《罪与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犯罪故事。一个善良正直的穷大学生为何会杀死向他放贷的老妇人?一个逃脱审判的杀人犯会怎样被良心拷问,然后主动寻求惩罚?
本书对原著删繁化简,以对话和富有意境的场景推动情节,可读性极强;同时运用高超的图像语言技巧,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让读者感受文字和图像的双重魅力。
波尔菲里说:“假如我在办一件案子,我确定了谁是罪犯,那我为什么要过早惊动他呢?”
“如果我给他定了罪,那我就给了他一个明确的说法,从心理上明确了他的地位。”
“他会愤怒,但很快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囚徒,然后他会逃跑……但我有罪证,不过大多数时候罪证都有两种解释。”
“我希望自己的侦查像数学论证一样清楚!像二二得四一样毋庸置疑!何必担心他四处溜达呢?只要我不抓他,只要我对他毫无动作,他就会疑神疑鬼,觉得我洞悉一切,觉得我在监视他。”
“他会越想越糊涂,最后自己来找我。我知道,他是我的猎物,跑不掉的,他能去哪儿?”
“逃到国外去吗?不。内陆也不行,那儿都是举止粗俗的农民,没受过教育的原始人!受过教育的人宁肯坐牢,也不愿意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不知道该去哪儿,因为他从心理上就逃不掉,自由对他而言也没了吸引力。”
“他会围着我打转,像飞蛾围着烛火,一圈一圈,圈子越转越小。最后……啪!他飞进我的嘴里,我就吞了他。这可真舒心,不是吗?嘿嘿!”
“应当相信天性。机敏是了不起的东西,它能将可怜的侦查员耍得团团转!而天性却能帮他解围!”
“今天的年轻人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太过自信,根本想不到这一点。我们的罪犯很会撒谎,并且相信自己可以依靠逃脱惩罚,结果却在最不合时宜的地方晕倒了。”
“他自以为机敏,却已经引起了怀疑。面对天性,他束手无策。这就是陷阱!”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