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数十年来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及相关实践探索的演变进程进行梳理,同时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并辅之以具体的现实案例,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概述;第三章为事前绩效评估;第四章为绩效目标管理;第五章为绩效运行监控;第六章为绩效评价实施;第七章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
传统的预算核算方式重视政府自身意图,强调通过对政府收支情况进 行核算开展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缺乏相应的内部约束机制,容易 虚置人大的国家监督、审计部门的政府监督以及财政内部的监督体系,容易 随意扩大政府影响范围,难以摆脱政府自身需求膨胀的趋势。 预算与绩效 管理一体化强调从公共服务内容提供的角度,在预算过程中融入了成本核 算的理念,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在一个时期内提供公共服务所耗费的 成本,进而在制度上强化了政府内控机制,保证公共服务能严格按价值规律 的要求进行核算,有助于明确管理主体对公共产出和结果的责任。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是按照“人员—职能—经费”这一模式进行制度 安排的。 在这种预算编制方式下,先考虑将政府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人 员编制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基准,再根据上述人员情况确定政府履行职能 的程度,最后再依据上述设置的职能需要确定相应的预算。 这一模式强调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主体,极容易产生“因人设事”的问题。 预算和绩效管 理一体化,则按照全新角度开展预算编制,按照政府企业化的新公共管理模 式,把政府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部门,通过“公共服务内容—公共服务成本—预算”这一模式进行制度安排,依照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进行核 算,从而完成政府的预算编制。 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只考虑政府人员情况 的做法,从而使预算紧紧围绕公共服务提供成本,集中体现了预算的约 束力。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二章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 4
第一节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 4
第二节 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背景及依据…………………… 10
第三节 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22
第三章 事前绩效评估 …………………………………………… 25
第一节 事前绩效评估概述…………………………………… 25
第二节 事前绩效评估的组织与管理………………………… 28
第三节 事前绩效评估理论的应用…………………………… 36
第四章 绩效目标管理 …………………………………………… 41
第一节 绩效目标概述………………………………………… 42
第二节 绩效目标审核的方法及重点………………………… 48
第三节 绩效目标指标库的构建……………………………… 55
第四节 绩效目标理论的应用………………………………… 57
第五章 绩效运行监控 …………………………………………… 76
第一节 绩效运行监控的内涵………………………………… 76
第二节 绩效运行监控的实施方式及环节…………………… 81
第三节 绩效运行监控的结果应用…………………………… 86
第六章 绩效评价实施 …………………………………………… 89
第一节 绩效评价概述………………………………………… 89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3
第三节 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 ……………………………… 120
第四节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及评价成果 ………………… 137
第五节 绩效评价理论的应用 ……………………………… 139
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 ……………………………… 147
第一节 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 ……………………………… 147
第二节 绩效评价结果的管理 ……………………………… 149
第三节 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管理措施 ……………………… 151
参考文献 …………………………………………………………… 153
附 录 ……………………………………………………………… 157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的通知 ………………………………………………… 157
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 162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 ………………………………………………………………… 171
关于印发《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的 通知 …………………………………………………………… 177
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200
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 205
后 记 ……………………………………………………………… 221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