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高速持续的增长和巨大市场及经济潜力的出现,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创新合作伙伴,技术贸易在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的比重日趋加强,技术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突显出其核心地位,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引入国际化变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推进本国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对促进国家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著梳理归纳前人相关研究,分析中国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演变,将中国创新国际化模式与发达国家美国、赶超国家日本、韩国和转型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进行比较,找到中国创新国际化模式的可行路径,建立创新国际化增长效应模型,并从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流动并提高创新产出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三、问题的提出3
第二节 文献综述4
一、关于创新国际化发展研究的文献评述4
二、关于创新国际化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评述11
三、对文献的综合评述17
第三节 结构安排17
一、基本内容17
二、研究思路框架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21
第五节 创新之处22
第二章 创新国际化的分析构架及理论基础23
第一节 创新国际化指标的构建23
一、创新投入24
二、创新产出25
三、国际技术流动27
四、创新国际化模式29
第二节 创新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理论30
一、经济增长理论31
二、技术差距理论31
比较视野下中国创新国际化及其增长效应研究
三、技术生命周期理论33
四、技术转让相关理论34
第三节 创新国际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35
一、投入产出与经济增长模型35
二、引入创新国际化指标的索洛生产函数37
三、神经网络模型37
第四节 小结38
第三章 中国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演变40
第一节 中国创新国际化的制度环境40
一、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40
二、国家技术创新的系统发展42
三、创新国际化的全面发展45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前:以技术引进为主要方式51
一、以外部技术驱动的创新国际化51
二、创新产出绩效56
三、国际技术贸易收支58
第三节 后金融危机时代:自主研发与技术“走出去”的双向互动62
一、自主研发与海外研发投入62
二、高技术产品或服务与技术“走出去” 73
第四节 特朗普执政时期中国创新国际化发展的挑战76
一、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攻势的成因76
二、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创新国际化的挑战77
第五节 小结79
第四章 中国创新国际化的国际比较82
第一节 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82
一、美国:发达国家的典型范式82
二、日本和韩国:赶超国家模式的特点89
三、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转型国家的发展模式95
目 录
第二节 创新国际化模式的比较97
一、创新政策97
二、模式演进106
第三节 创新国际化水平的比较112
一、研发强度112
二、专利申请量115
三、国际技术比较优势120
四、跨国投资实现的技术流入与流出122
第四节 小结126
第五章 中国创新国际化的增长效应分析128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阶段分析128
一、创新发展国际化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128
二、创新发展国际化环境比较分析129
第二节 创新国际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131
一、创新国际化指标的相关性检验131
二、创新国际化指标的平稳性检验132
三、主成分分析133
四、建立方程136
五、方程的单位根检验137
六、方程的协整检验138
七、实证过程与回归分析139
第三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143
第四节 小结145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46
第一节 主要结论146
第二节 政策建议148
参考文献152
图目录
图1-1 研究思路框架20
图2-1 创新投入、国际技术流动与创新产出的关系23
图2-2 创新国际化四种模式30
图2-3 技术差距理论32
图2-4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模型33
图2-5 创新国际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36
图2-6 神经网络结构模型38
图3-1 创新政策对创新国际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51
图3-2 1997—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及其占GDP比重52
图3-3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及世界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趋势53
图3-4 2005—2017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54
图3-5 1998—2017年中国研发人员投入情况54
图3-6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亚洲、欧洲地区研发研究人员
投入数量(2000—2015年) 55
图3-7 1997—2017年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接收情况60
图3-8 1997—2017年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支出情况60
图3-9 1979—2016年中国的技术合作捐助61
图3-10 2008—2017年中国研发资金来源: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63
图3-11 2017年中国各省份研发经费支出情况64
图3-12 1995—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科技活动研发经费
支出趋势65
图3-13 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研发情况65
图3-14 2008—2017年研发人员投入的行为类型67
图3-15 2017年中国内资企业中不同性质企业研发人员数量68
图目录
图3-16 2017年中国各地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69
图3-17 2006—2017年中国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
出口额74
图3-18 2017年中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
出口额75
图3-19 1996—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76
图4-1 2017年美国主要行业研发投入统计数据83
图4-2 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左)与日本ICT产品进口
占比(右) 91
图4-3 2017年PCT申请分布94
图4-4 美国研发投入、国际技术比较优势和创新能力趋势107
图4-5 七国1996年(左)、2007年(中)和2016年(右)的
创新国际化模式演变111
图4-6 1996—2016年美国、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匈牙利、
捷克七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13
图4-7 1996—2016年美国、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匈牙利、
捷克七国专利申请量(TP) 115
图4-8 2017年按国别分国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118
图4-9 1996—2017年美国、日本、韩国、中国、波兰、匈牙利、
捷克国际技术比较优势(IA)指数121
图4-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左)与对外经济合作承包工程完成
营业额(FECCP,右) 122
图4-11 1995—2016年波兰、匈牙利、捷克与中国高技术进出口
占比变化趋势126
表目录
表1-1 关于创新国际化的测度11
表2-1 创新国际化指标界定29
表2-2 跨国公司基于“三优势”理论模型的经济活动选择分析34
表3-1 1990—1995年中国推行创新政策的数量变化趋势41
表3-2 1996—2007年中国推出的主要创新政策43
表3-3 2017—2018年中国颁布的主要创新相关政策46
表3-4 中国创新政策实施阶段与国际化创新行为分布比重49
表3-5 1998—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等实际使用金额56
表3-6 1998—2008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57
表3-7 2006—2008年国外发表科技论文数量57
表3-8 2005—2007年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情况57
表3-9 1995—2008年中国技术贸易进出口额59
表3-10 2011—2017年中国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和引进技术消化
吸收经费支出62
表3-11 2016年和2017年中国各级教育经费投入66
表3-12 2016年和2017年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66
表3-13 2017年不同实体及不同性质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68
表3-14 2010—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研发人员全时
当量人数69
表3-15 2018年世界前10名公司研发总投入70
表3-16 2018年世界2500家公司研发投入全球分布情况71
表3-17 华为16个海外研发中心分布及研发领域72
表3-18 2017年跨行业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额74
表3-19 中国创新国际化模式演变80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