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支柱,承担着无可替代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作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国企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务院于2015年9月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从国企分类和分层改革、非国有资本参与混改、混改企业员工持股等方面制定更为具体的规定,为全国各地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构建基础性的政策框架。到2017年,我国国企改革“1+N”政策的顶层设计也已初步完成。为了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实施,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选取百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以期在未来三年间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力求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打造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凝聚起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强大力量。
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各地国资国企改革已呈现出全面提速之势,陆续积累了诸如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等地方试点经验。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也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才能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从2020年起,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从实操层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但目前看来,实践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
基于上述背景,《混合所有制导向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和改革研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展开分析。遵循“范畴界定-理论总结-历史变迁-实践探索-国外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迁和改革历程,归纳各个阶段的模式与特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出发点,探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比较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地方实践模式;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提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导向下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