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播研究
0.00     定价 ¥ 54.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49852123
  • 作      者:
    李沣
  • 出 版 社 :
    吉林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艺术依赖新型的方式展示出更强的表现力,科学也可以通过艺术价值实现了自身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由于数字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飞快发展,带动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个现代化阶段中,艺术文化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但艺术领域还是只有小部分艺术创作者涉猎。所以在现代化时代的要求下,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播研究》:
  三、媒介演进对艺术传播模式的影响
  媒介的演进不仅丰富着艺术文本,而且使这众多的艺术文本以更多的传播通道渗透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广泛传播,从而影响着艺术传播模式的多样化。
  媒介的演进目标是传播更加快捷、精准,范围更大、深人性更强、储存量更大。这种目标涉及媒介演进的逻辑,那就是不断加快媒介的传播速度。不断增加媒介的储存量。媒介传播的目标是接受群体——受众。所以传播速度的加快、精度的提升、范围的扩大、深度的增加、储存量的加大,都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
  受众是在社会中生存的,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成受符合人类本性的各种信息的支配,所以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换句话说,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受众必然需要创造、接受和使用相关的信息。但就受众的信息接收而言,也需要成本,这种成本集中体现在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和能力成本三大方面。时间成本体现在接受的速度上,物质成本体现在受众可以承担的对于媒介和信息使用的购买力上,能力成本体现在受众使用接受媒介所要花费的技能的训练上。这三大成本都是受众要付出的。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人的行为总是倾向于流人最省力的路径。”
  可能的报偿是指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和品质,费力的程度包括受众的时间、物质和能力成本。就这个公式而言,可能的报偿越多、费力的程度越小,就越能促进受众对于传播路径的选择。传播媒介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关键路径,所以现代媒介技术总体上都在速度、精度、范围、深度四大方面发展,也都在力图减少受众对传播路径的选择要付出的各类成本。艺术的传播媒介也都围绕这个宗旨来从技术和组织上进行努力,从而形成特定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模式。
  就技术而言,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较,现代传播媒介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捷。现代传播媒介首先为受众节省能力成本,也就是说,受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就会使用现代媒介达到自己的目的。从相机的“傻瓜化”到手机兼顾拍照、编辑、播放、传输功能的出现,都预示着现代传播媒介努力在为受众节省能力成本。其次为受众节省时间成本,受众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及时接触到传播媒介。广播、电视、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介在当下已触手可及,受众只要乐意就有机会随时接触到传播媒介。尤其是智能手机这种几乎成为人体一部分的贴身媒介,集成了大量功能和信息通道,可随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让受众与媒介连为一体。再次,现代媒介为受众节省物质成本,现代传播媒介的价格越来越趋于低廉化,成为多数受众都可购买得起的媒介设备。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20》,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说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可以用得上移动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
  就组织而言,传统媒介依靠为媒介服务的实体组织实施传播。这类组织主要体现在制订媒介政策、整合资源、选择信息等方面。而就传播信息的选择而言,现代传播媒介已将组织性能渗透到传播媒介技术内部。这种情况得益于媒介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涌现,让媒介信息依据受众兴趣类型自动定向推送。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为例,抖音会根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及时判断受众的兴趣,并按特定受众的兴趣及时定向推送相关内容的视频。这种工作在传统媒介当中是要依靠实体组织来操作的,但在现代传播媒介中,这种工作则由技术工具——传播媒介本身来承担。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介兴起之后,“信息爆炸”已成为现实。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陷入困境。尤其是由于传播媒介使用的便捷导致的“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现象,更是让信息选择陷入艰难的境地。但这种困境除了专门的实体组织机构在克服外,组织性能也以技术的身份渗透到传播媒介自身,直接帮助人们选择真正需要的信息。就艺术传播而言,媒介的演迸已经让艺术信息达到“海量”状态。传播媒介依靠其本身的组织能量将艺术的文本媒介及时传递给特定的受众,从而大大缩短了受众选择艺术信息的时间,加快了受众接受艺术信息的速度,提高了艺术传播的效益。
  媒介演进的节奏改变了艺术的传播方式,由媒介演进导致的传播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
  第一,单向传播:我传播什么,你接受什么。传播主体利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媒介把艺术文本媒介传播给受众,体现出传播的单向性。这种方式在传统传播媒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电影院线就是如此。电影院线根据自己的收益原则,在其控制的院线为观众提供电影文本。这种原则虽然可以满足大多数观众的需求,但大多数观众的需求只能代表一个时段人们的普遍兴趣。而那些对特殊类型的电影新片有爱好的观众则无法利用院线高品质的声像系统观看他们想要欣赏的最新电影文本。电影院线这种做法的逻辑是由传播主体在观众当中寻找观众兴趣的最大公约数,把符合这个公约数的电影文本置入院线,以获取最大收益。但这种传播模式在对观众兴趣的判断上要花费较大精力,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判断也经常会出现失误。艺术的单向传播多数情况下受制于传播媒介的制约,传统的传播媒介因技术的缺陷,不能满足受众对于艺术文本的多样化需求,故而只能以单向模式传播艺术。艺术的单向传播虽然保守,但其传播信息和传播效果相对可控。因此,即使是一些现代传播媒介也仍在运用这种模式传播艺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媒体
第一节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
第二节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批评
第四节 数字媒体的交互设计
第五节 数字媒体碎片化
第六节 数字媒体“寄生性”
第七节 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 数字媒体文化传播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人际传播
第二节 群体传播
第三节 组织传播
第四节 大众传播
第五节 网络传播

第三章 数字媒体文化传播与媒介
第一节 媒介与媒介类型
第二节 新媒介与文化传播

第四章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
第一节 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第三节 数字媒体技术复活民俗艺术的价值
第四节 全息影像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
第五节 数字媒体技术语境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第六节 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摄影艺术的影响
第七节 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艺术
第八节 3D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章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概述
第一节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
第四节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融合运用
第五节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六节 从文化软实力中看数字媒体艺术

第六章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播的内容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播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旅游文化传播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语境中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第四节 数字媒体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第五节 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

第七章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播的应用
第一节 敦煌壁画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再现与传播
第二节 基于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秦腔传播
第三节 数字媒体对紫砂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第四节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唐崖土司文化传播
第五节 基于数字媒介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互动传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