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
你好,亲爱的儿子!
瞧,你飞离了故巢——在大城市生活,在大学读书,渴望获得独立的感受。据我个人经验,你正处于新生活的旋涡激流中,很少想到家庭、想到我和你的妈妈,几乎不思念亲人们。这种情况的改变得在后来,当你认识了生活后。
这是写给飞离故巢的儿子的第一封信,希望你能将它终生保存,多读几遍并思考它的含义。我和你妈妈知道,每一代年轻人都会用一种倨傲态度对待父母的教导。你们会说:“你们看不到、理解不了我们看到并理解的一切。”或许吧……当你读过信后,可能想着赶快把它搁置一旁,免得让你时时记起父母的冗长教诲。搁置一旁吧,只是要记住放置的地方,有朝一日你回忆起这些教诲,你会说:“父亲还是对的……”那时你再通读一遍这封快被你忘却的旧信吧。你要终生将它保存。
我也保存了我的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信。那年我十五岁,也飞离了故巢——去克列明楚格学院学习。1934年是艰难的饥馑之年。记得妈妈送我去参加入学考试。她用洗净的旧头巾包上一块压箱底的粗麻布和一袋食物:马铃薯种子、麦麸烤制的几块饼和两筒炒豆,这就是那天妈妈交给我的全部。
我以不错的成绩被录取了。当时受过中等教育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多,大学也招收七年级毕业生。
学习开始。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异常艰难。但新的粮食丰收年到来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妈妈请人把第一个用新黑麦烤制的圆形大面包送来。她托马特维爷爷——农村消费合作社的马车夫——捎给我,他每天往城中运货。大圆面包装在新毛巾袋里,柔软芳香,外壳发出吱吱脆响。面包旁是父亲的信。第一封信,我常说,作为第一个训示被我保存着……
“儿子,别忘记,食粮!我不信上帝,但我把食粮视为神圣之物。记住你是谁、你的出身。记住食粮来之不易。记住:你爷爷,我父亲,奥梅利科·苏霍姆林曾是农奴,他死在庄稼地里、犁车边。永远别忘百姓的根。别忘记:当你学习时,有人在劳动,为你获取食粮。等你学成,做了教师,同样也别把这份食粮遗忘。因为食粮——是人的劳动,也是未来的希望,更是一把尺子,衡量着你和你孩子们的良心。”
这就是我父亲在第一封信里所写的。当然,他还补充写道,劳动日分到黑麦和小麦,以及每周将由马特维爷爷给我送来面包。
儿子,为什么给你说这些?因为每日工作繁忙,我没能向你详细阐述过——这很糟糕。应提醒你所有这一切。父亲训示我的,我同样对你重申:别忘记你是谁、你的出身。别忘了我们的根——劳动人民、土地、神圣食粮。那些哪怕仅用自己思想的一闪念、自己的一句话、自己的一个行动,对食粮、劳动和给予我们一切生活的人民表示轻蔑的人,都是可憎的……
我们语言中的词汇千千万,但我把这三个词——“食粮、劳动、人民”置于首位。这是三条支撑我们国家的根脉,是我们体制的根本。这三条根脉编织得如此牢固,任凭怎么撕扯,也不能将其分离。谁不懂何为食粮与劳动,谁就不再是自己百姓的后代。丧失人民优秀的心灵品质的人,会逐渐蜕变为背叛者,丢掉了人的本性,遭人唾弃。谁忘记何为劳动、汗水与辛苦。谁就会变得不再珍膳食粮。如果有人损害三条强壮根脉中的任何一条,他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的内心就开始腐烂、蛀蚀。
让我骄傲的是你对庄稼地里的农民劳作十分了解,你知道谋生存何等不易。你还记得“五一”节前夜,我到你们班上(当时你好像上九年级)转达集体农庄农机手们的请求:“请接一下我们的班,节日到田野里工作吧,我们想歇上几天。”你还记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当时是多不情愿脱去节日衣装,换上连裤工作服,坐到拖拉机驾驶室后边,成为拖拉机机引农具上的工作人员吗?但两天后,当你们回到家,感觉自己是劳动者时,你们眼中闪耀着怎样的自豪啊……
我从不信关于共产主义巧克力糖果一般的概念:安享所有物质财富,保障人的一切。似乎他只消挥下手,一切就属于他,一切触手可及。想要什么,立刻被置于案上,满足你的需求。果真如此,人或许将变成厌倦一切的行尸走肉。好在现实并不如此。不经过紧张和努力,辛劳和汗水,牵挂和激动,人什么都得不到。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会有手上老茧和不眠之夜。因为最为重要的是人将永远在自己挥洒的汗水中谋生存,劳作永远支撑人的一切——他的智慧、良心和自豪。凡耕种的土地上永远会有牵挂,有悉心的照料——照料牲畜和小麦温柔的细茎。永远会有不可遏制的愿望,让土地给予更多、更多——在此愿望中,人的食粮的根脉永存。
每个人都应该珍爱、保护这条根脉。你信上写道,你们将很快被送往集体农庄参加劳动。特别好。我对此感到非常非常高兴。好好劳作吧,别让自己、父亲和同伴们难堪。不要拈轻怕重。直接到田里、到土地上劳作吧。铁锨也是工具。可以展现你的技能。
暑假里你可以在我们集体农庄的拖拉机生产队工作——当然,如不召集志愿者到未开垦的土地上开荒的话。一旦召集,你一定要去那里。
“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