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柳科(桤叶树科)Clethraceae
001 华东山柳 华东桤叶树 髭脉桤叶树
学名Clethra barbinervis Sieb. et Zucc. 属名山柳属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树皮褐色或褐灰色,薄片状剥落,树干斑驳光滑;当年生枝常有锈色星状毛。叶集生于小枝顶端;叶片常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3~13cm×1.2~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脉上具伏贴长硬毛,脉腋间有簇毛,边缘具尖锐锯齿,齿端具硬尖;侧脉10~16对。总状花序3~6分枝集成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与花梗密被锈色糙硬毛或星状毛;花瓣白色。蒴果小,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宁海;生于山地疏林中、路边或林缘。产于杭州、金华、丽水及开化、天台、温岭等地;分布于华东、华中等地;朝鲜半岛及日本也有。
主要用途 树皮斑驳光滑,树姿优美,可供绿化观赏;鲜根入药,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嫩叶可食。
二 鹿蹄草科Pyrolaceae
002 球果假沙晶兰 假水晶兰
学名Monotropastrum humile (D. Don) Hara 属名假沙晶兰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腐生草本,高6~15cm。根与共生菌交结成鸟巢状菌根;茎、叶肉质;全株无叶绿素,白色,半透明,干后变黑色。叶互生;叶片鳞片状,自下而上从宽卵形渐变为长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较狭,全缘或具微齿;无柄。花单生于茎顶,俯垂,钟形,白色,直径10~15mm;花瓣3~5;花药淡黄色至棕黄色,横裂;花柱极短,柱头肥大,漏斗状,铅蓝色。浆果近卵球形或椭球形,弯垂。种子多数,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鄞州、宁海;生于海拔300~600m的山坡阔叶林下腐殖质丰富处。产于建德、开化、庆元、永嘉、泰顺等地;分布于东北及台湾、湖北、云南、西藏等地;东南亚、南亚、东北亚也有。
主要用途 全草入药,具补虚止咳之功效;形态奇特,具特殊观赏价值。
003 普通鹿蹄草
学名Pyrola decorata H. Andr. 属名鹿蹄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高15~30cm。根状茎细长,有分枝。叶3~6片,近基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3~7cm×2~3.5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有细锯齿,常反卷,上面沿脉具白色网纹,下面带紫红色。总状花序;花序梗带紫红色;花俯垂,直径1~1.5cm;萼片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花瓣带淡粉色。蒴果扁球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余姚、北仑、奉化;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下。产于杭州、温州、湖州、绍兴、衢州、台州、丽水及桐乡、岱山、浦江等地;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
主要用途 全草入药,具祛风湿、强筋骨、止血之功效。
三 杜鹃花科Ericaceae
004 毛果珍珠花 毛果南烛
学名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var. hebecarpa (Franch. exForb. et Hemsl.) Chun 属名南烛属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树皮细纵条裂。嫩枝淡红褐色,老枝灰褐色;顶芽缺,冬芽长卵形,顶端圆钝。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4~12cm×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浅心形,全缘,下面脉上有柔毛,网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基部常有数片小叶;花冠壶状,白色,下垂。蒴果近球形,红褐色,直径约3m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北仑、鄞州、奉化、宁海、象山;生于山坡、山谷疏林中、林缘及灌丛中。产于全省山区、半山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南亚也有。
主要用途 花洁白繁密,嫩叶红艳,可供观赏;根、叶可入药,主治跌打损伤等症;嫩叶可食。
005 云锦杜鹃 天目杜鹃
学名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 属名杜鹃花属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7m。小枝粗壮,淡绿色,轮伞状分枝;幼枝、幼叶背面中脉、幼叶柄、花器(除雄蕊外)均有腺体。叶簇生于枝顶;叶片厚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7~18cm×2.5~6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至微心形,全缘,无毛,上面有皱纹,下面苍绿色,网脉明显。伞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芳香;花冠漏斗状钟形,7裂,粉红色或白色而略带粉红色。蒴果近圆柱形,表面粗糙。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余姚、鄞州、奉化、宁海;生于海拔400m以上的山坡、沟谷林中、林缘或山顶灌草丛中。产于杭州、温州、衢州、丽水及安吉、上虞、诸暨、磐安、武义、天台、临海等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模式标本采自宁波(鄞州)。
主要用途 花大而艳丽,供观赏;根、叶、花入药,根具散淤止痛之功效,叶、花具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效。
006 华顶杜鹃
学名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B.Y. Ding et Y.Y. Fang 属名杜鹃花属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4m。树皮深纵裂;当年生枝绿色。叶常4或5片集生于枝顶;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6~10cm×3~6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和粗缘毛,幼时两面疏被紧贴的金黄色短柔毛,老时近无毛,中脉、侧脉均密被灰色短茸毛;叶柄长1cm,被毛。花2~4朵簇生成伞状,顶生,花梗密被腺毛;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上方3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点。蒴果卵球形,黄色,光滑无毛。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与分布 见于余姚、奉化、宁海;生于海拔700~900m的针阔混交林中。产于天台(华顶山)、临海、磐安(大盘山等地)、婺城(北山)。
主要用途 浙江特有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花美丽,树皮独特,供观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