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建言(十四届杨浦区政协履职成果选编)》: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杨浦正全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以及万众创新示范区,实现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到示范城区的发展目标,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引领未来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杨浦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
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杨浦区智慧城市遵循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核心目标,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核心要素为指导方针,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杨浦区智慧城市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杨浦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利用物联创造,基本形成“一套神经元”;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计算技术,打造“一个区级大脑”;经过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存算资源统筹、城市运行规则、城市服务的重构,形成“多个大脑皮层”的构架。最终建立“一数一源、一源多向、一数多用”的基本支撑平台和环境,实现智慧化应用无死角覆盖,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智慧化应用高地。
一、杨浦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问题
1.杨浦智慧城市工作体制需要改革突破
1+6文件实施后,街道以信息化为牵引,在党工委的领导下,发挥党组作用,将综治工作放在网格中心进行统筹协调,发挥了整体合力。此时需要在条块关系上实现再创新:一是加强行政党组规范化建设;二是改革网格中心和综治中心的体制和机制;三是建设社区大脑,不断实现社会治理的再创新。
2.杨浦智慧城市完善机制需要顶层设计
目前各街道网格中心均实行5天工作制,群众“12345”投诉问题客观上又要求网格中心全时空管控。因此,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对接群众需求,必须实现网格中心24小时值班备勤,全时段全区域全覆盖。此时需要以推广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配强网格中心力量,更有效地发挥好街道对辖区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监管责任。
3.杨浦智慧城市流程再造需要统筹规划
杨浦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融合新机制。打造平台型政府,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需要在互联网基础上探索建设网络政府、平台政府和“政府一公众朋友圈”,以此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
二、对杨浦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
1.加强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实施
区政府应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中,逐步出台一系列信息化规范性文件,以加强信息化在统一规划、管理、监督与指导等方面的职能,以前瞻性、战略性、专业性的要求,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保证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质量,发挥最大的效益。
2.明确标准保障,完善信息共享
标准体系保障是实现智慧城市信息共享的关键。各级政府,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应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标准规范。在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和行业企业标准来满足智慧园区发展的需要。
3.强化组织保障,多方各司其职
成立杨浦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协调管理,稳步推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作,根据项目重点任务,整体协调,分步组织实施。建立项目实施的考核监督体系,实时对建设的进度进行跟踪监督和协调服务。
4.投入资金保障,多元融资平台
杨浦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在当前和将来的一段时期,政府投入是主要的,但是单靠政府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如PPP),以解决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
5.重视技术保障,构建数据中心
重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是杨浦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杨浦区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应用技术等。这些数据基本上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
6.强调智力保障,落实人才政策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强化各级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责任,为加快推进杨浦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杨浦区智慧城市建设将集“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驱动模式,融合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注重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坚持政府扶持指导、市场化运作,通过泛在感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高效管理、智能决策、运转有序、和谐统一的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