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三月春光暖,雨过碧连天。
这天上午,出于某种连他自己也不甚了然的原因,他开始对这些花做起了比较,而有比较就有优劣,有优劣也就有了好恶之情。于是,他便最喜欢那东边的小芳和西边的小丽了,有时,趁着没人,他还会与她俩窃窃私语哩——在东边,他会跷起脚闻着花说:“喜欢你,小芳,你在园中最香……不过,遗憾的是,你可没西边那棵粉红色的小丽美。”在西边,他会跷起脚看着花说:“喜欢你,小丽,你在园中最美……不过,遗憾的是,你可没东边那棵白色的小芳香。”而在中间呢,尽管他偶尔也会驻足,可他总是说:“哎呀,你们就是没什么特点,既不如人家小芳香,也不如人家小丽美。”
散完步,也评价完了,男孩便回家继续进行他的创作去了。他是回家了,却不知给这花的世界带来了多少麻烦。
本来,花皆怡然自足。白天,她们沐浴着阳光,欣欣然地进行着光合作用;夜里,她们敛人大地,静静地在根脉上栖息。她们不知道自己叫鸡蛋花,也不知道20多米开外就有一棵自己的同类。每天,哦,不,是每时每刻,她们都拥有着根、干、枝、叶、光、风、雨、露,她们的心魂是如此自足,又怎么会离开自己,跑到外面去和别人比较呢?
而现在,她们却都迷上了这个男孩,可不是吗?整个小区除了一个老园丁半年才来剪一次枝,只有这个男孩每天都会温柔地看她们,与她们说话,还会轻轻地抚摸她们的花枝,这时间长了,谁能不生出浓浓的依恋?而有了依恋,谁又能再轻视他的评价呢?
那么,请问,在这不恰当的评价和这不成熟的依恋之间,究竟谁才是那个迷惘的开端呢?
这时,有人便说了:“没有评价?那怎么能行!树还会枝繁叶茂吗?花还会万紫千红吗?因此,不管评价是否恰当,您总得先有吧。”
好吧,这位“有人”,既然您已如此肯定,那自然是按您说的去办喽。
于是,这评价的威力便渐渐显现,首先是中间的那些花开始观察小芳和小丽,她们建构了他人的形象,也随之建构了自我形象。接着,她们互相串门,并就小芳、小丽和自己反复地比较,时而语气平和,时而态度激烈,而若是触及了自我形象,那生气和脸红也是常有的事。
此外,她们还时常去东边闻闻小芳或去西边看看小丽,到了后来就更乱了,靠西的几棵爱去小芳那儿嘀咕,靠东的几棵却恰恰相反。
一开始,小芳和小丽还算淡然,因为既然男孩已喜欢自己了,那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可是后来,也不知是为什么,她俩也都起了些变化——忐忑?焦虑?反正就是觉得生活不再像从前那么单纯了。
每一次,当男孩缓缓地走来,她俩都会有些紧张,世界不再因那单纯的爱而涌出那单纯的喜悦了,头脑中似乎总掺着些杂音。现在,她俩一听到男孩说“不过,遗憾的是”,便慌忙去捂耳朵——是啊,要是他只看我、只闻我而不去绿化带的另一端,那该多好呀。
南国的六月绿意葱茏,一场夜雨过后,世界一片润泽,而小芳和小丽呢则几乎同时下定了决心:“取长补短,全面发展。”于是,白天她们努力着,尽管有些枝还很细很细却要努力地伸长;夜里她们努力着,尽管有些根还很细很细却要努力地伸远……是啊,为了能多吸收一点儿阳光和水分,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呀。
当然,出于矜持,她俩都克制了自己的好奇心而没有外出去侦察对手,可每当别的花来访,她俩又都把耳朵竖得高高的,好不错过任何一条有关对方的信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