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近一百个国家的代表,两百多名各国记者,纷纷聚会法国首都巴黎。
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
而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正是乌可力。
那天,航展会开幕仪式在戴高乐机场隆重举行。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巴黎上空徐徐升起时,乌可力和代表团的所有成员,全都忍不住流下了自豪的热泪……
是啊,巴黎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又是革命的摇篮。它不仅孕育了法兰西民族灿烂的文明,还对中国的一代革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年,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陈毅、蔡和森、王若飞、徐特立等一千五百多名中国留学生,曾抱着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找改造中国出路和“科学救国”的思想,漂洋过海,来到巴黎,勤工俭学。岁月匆匆,往事如烟。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终于有了代表中国实力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同步通信卫星,并有机会、有资格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令人自豪的事情。
而作为火箭故乡的子孙,乌可力更不会忘记:一个世纪前,美国在费城举办某个科技成果博览会时,美国送展的是第一代发电机和莫尔斯的发报机;英国送展的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而中国送展的,却是一双小脚女人的绣花鞋和一只手工制作的挖耳勺!而今天,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现代世界高科技的先进成果——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火箭!
因此,当乌可力站在飘扬的国旗下,不停地抚摸着自己那撮骄傲的贺龙式小胡子时,内心涌动着的是一股奔腾不息的滚滚热流……七百多年前,他的先祖成吉思汗率领铁骑横跨欧亚大陆,用武力将中国的古代火箭传人欧洲;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他这个成吉思汗的子孙,却在鲜花与笑脸中将中国的现代火箭带出国门,让欧洲人再一次目睹了中国火箭的风采。
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吗?
开幕式结束的第二天,乌可力便在戴高乐机场附近的一家私人餐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他站在餐厅的中央,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来自世界各国的两百多名记者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他大声宣布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闻发布会从下午1点进行到4点,他回答了记者们一百多个问题。
新闻发布会的召开,让中国的火箭在展览会上一开始便掀起一个高潮。第二天,法国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乌可力的照片,也出现在了《巴黎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上,照片上那一撮贺龙式的小胡子,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一天傍晚,乌可力和王若飞之子王兴先生走进一家法籍华人开的饭馆。二人刚一落座,老板和服务生便围了过来,指着乌可力问:“您就是乌先生吧?”
乌可力有些莫名其妙:“是啊!你们怎么知道?”
老板说:“哎呀,您的照片我们在报上都看见了。你们来巴黎宣传中国的火箭,我们太高兴了!过去,不仅外国人不知道我们中国有火箭、卫星,就连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有火箭、卫星。今天这顿饭,算我请客了!”
说完,老板亲手做了几个中国菜,还拿出两瓶世界名酒,硬是请了他俩一顿。
航展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外访途经巴黎。乌可力得知后,忙跑到中国驻法大使馆,找到李鹏,向他汇报了中国这次参加国际航展的情况以及在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希望他能到航展会上看一看。
听了乌可力的介绍,李鹏异常兴奋。据乌可力后来说,李鹏在窗前站了片刻,才重新坐回沙发上,向乌可力问起有关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展情况。最后,李鹏表示:明天一定去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看看!
第二天,李鹏忙里偷闲,来到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现场。在乌可力的陪同下,李鹏认真观看了中国参展的火箭和卫星。一边看,还一边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当他亲眼看见世界各国的同行纷纷涌向中国的展厅并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时,高兴得不停地晃动着右臂;特别是当他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华侨老人一边看着中国的火箭、卫星,一边擦拭着热泪时,更是激动难抑。
但是,当李鹏看到美国、法国、日本、苏联等国的展厅又豪华又气派,而中国的展厅却小得可怜时,他沉默了。
片刻,李鹏问乌可力:“你这展厅的地盘有多大?”
乌可力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18平方米。”
“怎么不搞大一点,气派一点?”李鹏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