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妈妈引导书,从孩子的孕育、出生、起名、读书、交友、习惯养成以及容貌、身材、气质培养,告诉你如何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培养出积极上进的好儿女。 每个孩子都是可以精雕细琢成美玉的璞石,打开这本书,让您做个永不会后悔的妈妈。
关于新生儿的那些事儿
在生育孩子之前,准妈妈一定要多看相关书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迷信医生,认为自己住进医院就一切听医生的。医生比我们多的不过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就是他经历得多了可以依照经验进行判断,而那些最新的科学知识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以准妈妈们不妨自己多查阅最新的相关文献,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盲目迷信医生权威,留下许多遗憾。
我生育乖乖前,我们市中心医院的一个老年女大夫将我们几个待产的准妈妈和准爸爸们集中到她的办公室里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洗脑:“要科学地喂养婴儿,不要给新生儿喂一口水,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来自于水,这是最新的科学研究。你们回去一定要坚持做,不要理会家里老人陈旧的观点,她们无法接受新理念,你们自己的宝宝自己耍爱护。”
OK,在那个年代对医生的权威盲目迷信的我们遵医嘱照做不误。产后两天我都没有奶,我们坚持不给乖乖喂一口水,任她饿得哇哇大哭,老父亲心疼地抱着孩子说:“嘴唇都千了,哭这么厉害,给她沾点水不行?”我俩齐齐摇头:“最新科学研究,新生儿不能喝水!”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把自己唯一的宝宝做了一次实验牺牲品。几年后我看了一篇医药科技论文,上面就驳斥了“给新生儿喂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称之为谬误。那个老年女大夫大概是看了相关的论文,于是也不顾自己多年的妇产科医疗经验,就当作圣旨照搬给无知的我们,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对新生儿也没有什么过大的伤害,还显得自己与时俱进,今天想来真是悲哀啊。
乖乖从小胃口就很大,我始终相信是出生三天没吃东西饿得。
不知道现在的医院妇产科是否很人性化地服务到位了。有些基本知识医生不宣传讲解,产妇一窍不通。我刚生产没有奶时问一个护士怎么办,她说按照传统的方法吃猪蹄喝鲫鱼汤等着下奶。第三天看宝宝实在饿得不行了才去问另一个护士,她过来用力挤着我的奶头,疼得我呲牙咧嘴,她训斥:“怎么没有奶?!这不是奶吗?这是最宝贵的初乳!”乖乖终于在出生三天后喝上了母乳,确切地说吃上了第一口食物。
我起初问的是一个年轻的护士,她不知道,再问老护士就有经验了。当然我现在知道的是孩子一出生就让她吮吸乳头,这样会自然地刺激下奶,还能早培养母女感情,给孩子以安全感。
国内生产都是不允许家属陪伴的,以前甚至是将宝宝放在婴儿室定时抱过来让妈妈喂奶,而不是在住院过程中母婴始终在一起。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但是每当看到国外的丈夫陪伴着妻子一起经历生育过程总是非常感动,那样对夫妻双方来说都是难得的经历及相互的安慰,肯定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妈妈是否欢迎你的孩子
那时我还没结婚,我的一个同事,一个比我大十岁的姐姐要去美国了,我去她家送别聊天。她的女儿西西当时五六岁,性格特别好,嘴甜,与人亲近却不缠人,没有女孩子的那些小性儿。我问同事西西的性格怎么会这么好,她给我透露了一个秘密:生产的时候不要哭喊,心里叫着宝宝的乳名喊加油,让宝宝感觉到妈妈是真心地欢迎她。这样还能节省体力,到时候你试一下,宝宝长大了肯定f生格好!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别人可能一笑了之,我却真的身体力行了,不管这个方法是否那么神奇,我的乖乖性格却是真的非常好。
电影电视上那种撕心裂肺的生产场面一度给我造成了极悲观的影响,我深信生产就是女人要过的鬼门关。然而有次朋友的姐姐孩子满月我去看望,她对我询问生产是否特别痛苦时淡淡地笑着回答:“这是一种瓜熟蒂落,是人的本能,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瓜熟蒂落”这个词很奇妙地安慰了我,我对生产的恐惧淡去。
P2-4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