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悬壶手记
0.00     定价 ¥ 49.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17329316
  • 作      者:
    吕奎杰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再现了吕奎杰老中医对医学理论的探讨、对处方用药的体会、临床点滴心得、部分医案记录等,值得后学者参考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吕奎杰,主任医师,师从中医大家董建华先生,1959年于北京中医学院结业后到河北中医学校任教,1985年调沧州地区中医院工作至今。在治学上,推崇张仲景、李东垣及近代名医张锡纯,主张师古不泥古。擅治内科杂病,尤以脾胃、肝、肾、心血管病见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悬壶手记》:
  疏泄,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肝在五行中属木,古人以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的正常疏泄功能。肝主疏泄,主要说明肝对人体气机的调和畅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调,心情舒畅,精神健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能泌精汁,泄浊阴,脾运健,胃气和;也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三焦通利,水道通调,肿胀诸症无由发生。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极为重要。俗云“善治肝者,杂病愈半”,实为经验之谈。
  一、疏泄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
  (一)肝血充,心阳宣
  肝主藏血,主疏泄。疏泄和藏血是肝的两个主要功能,是气和血相互协调维持其相对平衡的两个方面。肝体阴而用阳。藏血是肝之体,疏泄乃肝之用,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肝血充足,则阴能涵阳,肝气不亢奋,肝之疏畅条达功能才能保持正常。若肝之藏血不足,阴不涵阳,气机亢奋,则急躁易怒,头涨、头痛等症可因之发生。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依赖于心阳宣通。因肝和心是母子相生关系,肝之藏血充,可上奉心阴,则心血得养,心阳得宣,这是相互滋生的一面。反之,心阳不宣(如劳思过度,耗伤心阴,或痰浊痹阻,气郁血瘀,皆可导致心阳不宣),气机逆乱于上,必然又要影响到肝的正常疏泄功能。如“胸痹”“肝着”等,肝气必多郁滞。因此说,肝血充,心阳宣是保持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肺金清,脾运健
  宣发和肃降是肺的主要功能。肺和肝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肺气的正常肃降是保持肝阳不偏亢、疏泄功能正常的一个方面。若肺之气阴不足,痰热上扰,皆可导致肺气失宣,肃降功能失常。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除可见咳嗽、喘息等常见病症外,必然又要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见胸憋闷、胁胀等。这属于肺病及肝。
  所谓脾运健,即“脾气健运”。脾气健运,中焦之气机升降正常,则生化之源充足,四肢百骸得养,肝之藏血、肝之疏泄功能皆可得以保持正常。当然,肝和脾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肝病可乘脾,可影响脾气的健运;脾病亦可侮肝,可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如由脾阳失健,湿邪中阻而引起的腹胀肿满诸症,在临床治疗上,除温运脾阳、祛湿等治法外,还必须结合理气疏肝之法。因此说,肺金清,脾运健亦是保持肝之疏泄功能的必要条件。
  (三)肾气充,三焦利
  肾和肝亦是母子相生关系,古称“乙癸同源”。肾具阴阳水火,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阳偏亢,造成肝之疏泄功能紊乱,临床可见有肝气抑郁、阴虚火旺等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内科学》,在论述“郁证”虚证中,有阴虚火旺证,选用“滋水清肝饮”治疗是其例。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司,三焦不利,水肿、胀满等病皆可因之发生。水肿胀满病,气机之畅通受阻,又必然要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临床治疗水肿胀满诸病必加用理气疏肝药,亦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说,肾气充,三焦利,亦是保持肝之疏泄功能的必要条件。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从整体观来探讨肝正常疏泄功能的。从肝脏本身来讲,疏泄功能正常,对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都有其重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来讲,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也不应仅看成是肝脏本身的问题,而应看作是整个机体内部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阴阳气血保持其相对平衡的反映。肝之正常疏泄功能是如此,其他脏腑之正常生理功能亦是如此。
  ……
展开
目录

 辨治述要/ 1
肺病辨治 / 2
郁证辨治 / 8
呕吐、泄泻辨治 / 14
慢性肾病辨治 / 20
冠心病辨治 / 25
经验体会/ 31
发热待查 / 32
无黄疸型肝炎辨治五法 / 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 41
化瘀止血法 / 46
镇冲降逆法 / 52
健脾疏肝活血法与慢性肝病 / 57
胃脘痛 / 63
慢性肾炎蛋白尿 / 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