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二十四日--中国节气的传承与浪漫
0.00     定价 ¥ 40.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01153217
  • 作      者:
    安意如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你有没有曾经错失忽略的美好,有没有因故离开的有情,有没有一个时刻曾感叹光阴如电、人身易朽?

安意如全新力作《二十四日》,悉心梳理节令典籍,以细腻唯美的文笔连接古今,带着古老浪漫的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座城的故事,温暖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让那些失落的和错过的,乘愿再来,与我们欣然相逢。


☆在安意如笔下,二十四节气并不局限于农谚物候,而是从熟悉的吃食节俗入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日常诗意生活,中间穿插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古老浪漫的节气,交织灵动轻盈的烟火气,以及遥远的历史怀想,成熟了的文字,睿智了的少女心,从容旷达,更能抚慰人心。


☆著名插画师舒薇为本书作画,唯美灵动,更添收藏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安意如:作家,1984年生于安徽。以细腻唯美的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因《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为人熟知。

出版作品:《安得盛世真风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聊将锦瑟记流年》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立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立,有初始之意;春,是岁月新章。

立春是四时之始,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别的气象先不论,有一个普天同庆的节叫春节。直到现在,我心理上依然是过完农历年的除夕之后,才正式道贺新年。幼时对春节极为盼望,觉得其他的节都只是比较特别的日子,春节才是正儿八经的节。对于孩童来说,春节时最具仪式感的社会活动是跟着大人拜年。穿新衣、戴新帽,大人们和颜悦色,出手大方,连着半个月都大把零食和压岁钱入袋,堪称豪奢,还可以名正言顺地熬夜、玩游戏,欢快到只恨良宵苦短。

古人想出“年”这种怪兽和“祟”这种山妖精怪,我是深心感激的。若没有年,就没有了年,若没有了祟,就没有了“压祟钱”(压岁钱),一年到头,致富的盼头会少好多。还有年货,固然我爸妈没穷过我,然而似我这等寻常百姓家孩子,幼时当败家子的机会,好像只有采办年货时。

年货是从腊月就开始陆续准备的,那时没有电商,年货是提前在乡下订购,在农贸市场、超市陆续备齐的。鸡鸭鱼就位之后,只等宰杀年猪,之后熬猪油、打年糕、做粑粑,搓汤圆、酿酒酿,炒米糖、做豆糖,备鲜花、糕点、水果、饮料,忙碌近整月,每日回家都有新惊喜,林林总总都是年的味道。

腊八粥是去庙里喝的,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是小年,是灶王爷上天参加年会的日子,在他离家述职之前要准备好谢灶的贡品,灶糖让灶君吃得口齿甜蜜,上天言好事,甘蔗节节高犹如登天的梯子,白饭和菜蔬表示家宅安宁、人心向善,皆是平实的心意。

腊月二十八扫尘、理发、洗年澡,从家到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春联、福贴、红灯笼、鞭炮会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备好。春联旧称桃符,原是桃木所制,或绘狻猊、白泽之神兽像或书神荼、郁垒二位神将名讳,或书春词、祷语。

习俗古已有之,在出土的唐代敦煌遗书中已有呈现。然人们普遍认知中的春联,还是起源于花蕊夫人她夫君—一个治国无方、风流有道的男人—后蜀孟昶—于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是当年外公经常写的,比发财发达之类的更有雅意。

在京都跨年时听说除夕夜前往古寺听钟,去神社取苍术火种回家煮粥的习俗,很想体验,可惜不能待这么久,天南地北回家过年吃团圆饭,是不可动摇的规矩,不然家中老人就会觉得有缺憾。

我家三口人,习惯跟亲戚一起吃团圆饭,年夜饭一年轮一家,轮到我家时,父母会列好菜单,从一个星期前开始准备年夜饭,炸荤素糯米圆子,包蛋饺、水饺、春卷,蒸馒头、花卷、包子,南北兼容,唯恐不丰富。每当此时,是我最起作用的时候,爸妈会让我先试吃提意见,试吃点评的快乐不止于尝鲜,更多

的,是小小的意见被重视,虚荣的小心灵得到莫大满足。

皖南人的年夜饭里,有几道菜必不可少,一道是老母鸡汤配炒米,一道是鳜鱼(或者臭鳜鱼),一道是锅子(不一定是声名在外的胡适一品锅,但里面一定有猪皮、蛋饺,吃多了也乏味)。老母鸡汤是皖南人续命汤,臭鳜鱼是徽菜当家头牌,至于锅子,荤素皆可,丰俭由人,做得丰盛时很像广东的盆菜,只是少了海鲜鲍参翅肚。我最喜欢的锅子是野鸡雪菜锅,入口有活泼的鲜嫩。还喜欢爸爸用橘子、梨、苹果信手拈来给我煮的甜汤。

春节是光阴深处薄薄的信笺,当我翻阅时,它们是清晰的。记得外公教我背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记得端坐案前,涂一朵梅花,恨不得多涂几朵,但是不行,九九消寒图一天只能涂一朵,元旦时临一个“春”字,原来是为开笔。春虽未显形,却已在笔端和唇齿间往来了许多次,待我发现它的踪迹时,已在柳芽梅端上。

那时光阴陈旧如绢,远得如同遗迹,停留在另一个时代,薄薄的,却遮挡了我所不知的风雨。我一直觉得自己童年贫薄、少年乏味,无甚可说,不过是一个外表安顺、内心倔强的小孩,默默忍耐、等待成长。写到节气时,记忆翻涌,应接不暇。许多深埋心底的情绪喷薄而出,方知很多事,当初以为的寻常和不耐,都会随着岁月发酵出不一样的风味。记得的终归是记得,已然忘却的,也不一定是遗憾。

比起回味幼时单纯的快乐,过得不劳而获的年,我更爱如今当家做主的忙碌和琐细,亲手打理出年味的过程。布置住所、修剪蜡梅、雕刻水仙、准备好清供。从腊月开始陆续给朋友们递礼物,也会陆续收到各路“雷锋”给我递的礼物。给小孩准备压岁钱,挑选新衣服,准备他们爱吃的食物,这些都是令人常怀欢喜

的事。

节气有信,挥手自兹,时光一年年过去,早已到了让父母休息、我们自己承担生活苦乐的时候。我若准备年夜饭,约莫会是这么个菜色:凉菜是潮汕卤水拼盘(用卤鸭舌、口水鸡、油淋腰花、手剥笋,海蜇头代替亦可)、小黄瓜花、丝瓜尖。热菜中的荤菜是清蒸石斑鱼、陈皮糖醋排骨、红烧肉、白鱼鲞、葱爆羊肉、萝卜牛腩、啤酒鸭;素菜是素炒豆尖、素炒茭白;主菜是广东盆菜佛跳墙;汤是腌笃鲜;点心是扬州千层油糕;糖水是陈皮红豆沙;主食是米饭、水饺或云南小锅米线。以上都是历年吃过的美味,觉得南北皆宜,拿得出手的,菜量可随人数增减,口味以粤菜、淮扬菜为主,四川、云南、江南的食材打底。下厨于我而言是乐趣,次数可以少,手艺不能丢。这是身为吃货的自我要求。

我不喜一味崇古讽今、追捧古俗,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点、生活的方式,若是让古人来看,他们未必不羡慕今人的便利和随性。若肯俯身体察,除却鞭炮声日少之外,并未觉得年味缺失。人们对春节的尊重和细致仍裹挟在迅疾中,只是节时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当城市按下暂停键,当人们不能自由走动,少于见面,蛰伏于心的古老情谊和惦念犹如春之萌动,愈发让人心怀感恩。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无论何时,春这个字、这个季节,总带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静心守候,来日可期。时日清平,众生安乐。于愿足矣。

本打算带母亲去广州过年,再去潮州过元宵节。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带她去更多地方。那些我喜欢的、在书里写到的地方。我是早早告别家乡的人,萍踪浪迹,无甚乡愁。广州是我离家之后第一个抵达的城市。明确记得是在初八之后、十五之前,为的是逃开皖南连篇累牍的饭局应酬,感受别处的年味。

春节的岭南,年味尤为浓厚,有很多古俗值得体味,且暖风习习,花开得袅袅婷婷,比别处更有春意。迎春花和桃花盛放在立春时节,蝴蝶兰不甘落后,开得落落大方。在花市上闲逛,一定会买的是年橘,粤语里橘等于吉,年橘上挂满红利,比圣诞树更喜气彤彤。西关骑楼下,古旧的店招、琳琅的年货,那些讨价还价、互讨口彩的话语,听起来亦有街坊情味。

比起南国的芬芳明丽,此时北方的山河大地仍在酣睡休眠中。节气不是命令,不会一声令下立刻翻篇。北方历来是冬的根据地,立春之后,冬寒尚稳。从表面看,立春的物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都还言之过早。

第一个五天,东风微漾,冰雪消融;第二个五天,霜降时蛰伏于土中的小虫恍惚苏醒;第三个五天,鱼从深水向上游到冰层下,那薄冰看起来像是被鱼托着走。这些文字中确凿的记载,生活中并不鲜明,要发挥刑侦的本领,才能发现一星半点的迹象。我不明白为何某些文章写到立春必要先称颂一番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春风送暖之类的套话。除非身在海南岛,我不信可以那么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写文字的人,如果只知套用古人的陈述来解释节气,不做取舍甄别,不但不能令读的人对节气心生亲近,反而会产生困惑和隔阂,因为难以共情。单以气温而论,立春分明比立冬更冷,更像冬天。立春倒寒时,春风不暖,倒是春雪常来为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纷扬的大雪中,常常想起韩愈这两句诗,将雪作花来看,是北地特有的情趣。

……


展开
目录

【序】万物有时

已知春信至

立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惊蛰:一夕清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春分: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清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谷雨:谷雨洗纤素,裁成白牡丹。 

春去夏犹青 

立夏: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小满: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芒种: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小暑: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大暑:无端隔水抛莲子,笑隔荷花共人语。 

摇落故园秋 

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处暑: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白露: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秋分: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寒露: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霜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应是夜寒凝 

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小雪:篱边野菊正堪娱,戏把山楂串念珠。 

大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小寒: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大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