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指的传播权力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直接控制资源的能力,二是通过影响受众来影响社会的影响力。在实践层面,编辑的传播权力表现为专业判断、公共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体现的是编辑作为“人”的职业主体精神。智能算法的传播权力则表现为效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收益,体现的是高度的工具理性。算法与编辑之间的博弈是对话语权和传播权力的争夺。在内容货币化的现实面前,实质是在内容质量和市场间取舍平衡,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断调适的。学界对算法权力的研究,有认为算法基于大数据所进行的新闻资讯的推送操作,在事实上形成了一整套传播的规范与法则,建立起算法的网络权力。平台媒体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建立起了新的传播规则,传统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必须按照平台制定的规则进行,一旦违背了平台媒体的意愿,新闻的推送率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算法通过实施“隐形的威胁”获得了权力。另外一些学者关注智能化传播对网络内容生产者的影响,认为平台算法诉诸量化评估和工具理性,形成了一种隐蔽而日常的规训力量。
三、研究问题
本文以网易新闻和百度feed为例,研究互联网平台微观层面的运作机制,通过研究算法与编辑围绕传播权力博弈的过程,去探究人工智能与人共处的机制以及可能的未来状况。具体而言,本文想要讨论的是以下三个问题。首先,算法和编辑双方为什么争夺传播权力?在实践层面,传播权力表现为对平台传播资源和话语权的控制,双方博弈和对抗围绕哪些焦点展开。其次,双方的争夺是如何进行的?这种博弈在平台从隐性逐渐变为显性,从数据质疑、业务争辩、团队规模缩减,到团队归属的变化,步步升级,其内在逻辑是什么。最后,这种争夺对编辑的改变是什么?门户时代,编辑是平台的绝对主导,他们自主决定给用户看什么;自媒体时代,平台和用户对信息推荐的数量、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权力步步收缩,算法权力则逐渐扩张,编辑工作范畴从新闻退缩到重大新闻领域,有几乎完全被算法收编的倾向。梳理技术与新闻编辑之间关系的变化脉络可以发现,这一过程伴随着编辑的让步、妥协和对抗。对编辑而言,工作方式的改变之外,价值标准、职业伦理、身份认同等方面同样需要调适和改变。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基于笔者在平台多年的工作经历,对自门户时代以来平台运作机制的演进有所观察。机器介入平台内容,分发并通过改进程序,不断贴合人的需求,与此同时,编辑的权力边界在不断收缩,这一过程使得媒介技术对人的主体性不断侵蚀。但这种微观的博弈过程外界难以知晓。
本研究以网易新闻、百度feed为案例,通过对8位在网易传媒、百度工作的新闻编辑、产品技术人员的深度访谈(其中网易员工5位,编号WOI-W05,百度员工3位,编号BOI-B03).揭示智能算法与编辑的关系脉络和共处机制,探讨技术与人在平台内容分发层面的博弈过程。从性别组成来看,受访人员中女性5人,男性3人。从岗位级别来看,中层管理者3人,新闻编辑4人,技术人员1人。从工作年限来看,8人均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3人工作年限超过10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