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0.00     定价 ¥ 19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00116077
  • 作      者:
    陈保亚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5-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保亚,男,195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精品课“理论语言学”课程主持人。长期从事民族语言调查研究,两次获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接触与历史语言学、语言学调查研究方法、语言哲学、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茶马古道研究。主要著作有《茶马古道研究》(1992,合著)、《语言文化论》(1993)、《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1996)、《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1999)、《当代语言学》(2009)等。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从形态的角度看,可能因为汉语单纯词分布确定性高,所以两个词相加时,即使没有形态变化,结构关系和结构功能也往往是可以确定的。英语中由于单纯词分布的确定性比汉语低,所以在词汇层面词缀比较多,在语法层面形态标记比较多,词缀和形态都能为结构关系提供标记。换个角度看,由于汉语在单纯词的结合层面分布的确定性高,所以在句法层面可以自由地充当各种成分而基本不影响结构关系的确定。印欧语言不是这样,印欧语言的词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通常都有不同的形态标记,正是由于印欧语言已经有丰富的词缀和形态标记来标志不同的句子成分,所以单纯词的词汇分布不是那么严格。这是否暗示,一种语言中单纯词分布的确定性和形态的多少大致呈反比关系:单纯词分布的确定性越高,形态变化越不丰富;单纯词分布的确定性越低,形态变化越丰富。可以把这种关系称为形态与分布的互补关系,即在单纯词范围,形态越丰富,词的词汇分布越不确定,形态越不丰富,词的词汇分布越确定。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证明。我们把傣语、白语、佤语、藏语作为一方,把俄语、法语、德语作为另一方,对这些语言的单纯词的初步考察能证明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证明方式只有在鉴定字的分布中才有可行性。所以鉴定字的分布框架对语言学方法论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结构语言学一个世纪以来在词类问题上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当时人们对鉴定字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人们没有从单纯词的分布来认识词性问题。
  ……

展开
目录

引言

1 马建忠的语法理论

2 中国结构语言学
2.1 语法理论
2.1.1 词类论
2.1.1.1 分布观念的形成
2.1.1.2 一线制和双轴制
2.1.1.3 词类的意义标准和三品说
2.1.1.4 鉴定字的提出
2.1.1.5 分布理论的全面展开
2.1.1.6 鉴定字与英汉词类的有阶比较
2.1.1.7 语类划分的相对性与分布特征推导
2.1.2 单位论
2.1.2.1 同形替代法与词的提取
2.1.2.2 扩展法与词的提取
2.1.3 结构论
2.1.3.1 同构
2.1.3.2 句法结构的初始概念
2.1.3.3 结构关系的判定
2.1.4 层次论
2.1.5 词组本位论
2.2 音系理论
2.2.1 音位的相对性
2.2.2 音节中心观念与音节的层次
2.2.3 调位论
2.2.4 音系和语法的关系
2.3 中国结构语言学的地位和去向

3 基于语文学的汉语历时研究
3,1系联法
3.2 对音与古音构拟
3.3 谐声原则
3.4 空格论与内部构拟法
3.5 右文说

4 汉藏语言发生学
4.1 汉藏语言谱系划分分歧的产生
4.2 同构标准的采用
4.3 对应标准的转向
4.4 同源标准的探索

5 异质语言研究的兴起:语义关系研究
5.1 异质语言观的转向
5.2 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5.3 语义结构关系
5.4 变换分析与转换层面
5.4.1 变换分析的必要性
5.4.2 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
5.4.3 空语类和深层结构
5.4.4 汉语的支配与约束
5.5 语义结构关系的扩展
5.5.1 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的研究
5.5.2 形容词和名词的配价
5.5.3 论元的判定
5.6 语义特征研究
5.7 语义指向分析
5.8 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
……

6 非线性音系研究
7 字本位论
8 词汇扩散论
9 叠置式音变论
10 自组织论
11 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
12 语素关联对应与层次
13 关系词有阶分析
14 历史比较与恰当重构
15 基于异质性的《切韵》研究
16 基于异质性的上古音构拟
17 汉藏区域语言的谱系关系

结语
符号和术语说明
中西人名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