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哀牢山-无量山综合科学研究——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0.00     定价 ¥ 69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030707949
  • 作      者:
    周杰,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自然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尽管从地理的角度讲,哀牢山、无量山具有各自的边界和区域范围,但从地质的视角来看,它们同属于横断山脉这一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因此,哀牢山 -无量山的形成演化,从宏观架构上,主要受控于横断山系的造山过程。在地貌区划中,它们属于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其东部边缘是红河大断裂(红河地缝合线),西部边缘是澜沧江大断裂(澜沧江地缝合线),北部为云岭山系,南部可一直延伸至南海。哀牢山-无量山也是云岭山系昀南边的山脉,主峰海拔 3100~3300m。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有理由将哀牢山-无量山作为一个完整的地质-地理单元看待,这样既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它们,也便于保证拟建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在建设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哀牢山-无量山位于北纬 24°44′~23°45′,东经 100°22′~ 101°35′,地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南华县、双柏县,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等 4个州市 7个县(市)。
  第二节地质地貌
  只有真正了解哀牢山-无量山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才能完全理解其地形地貌、生物、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特点。
  一、地质
  哀牢山-无量山的形成与横断山系区域地质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其地质地貌和构造反映了横断山系乃至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规律。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尽管很多学者对横断山系形成之前古特提斯表现的特点有不同观点,但基本的共识是,横断山地区在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时期为海洋环境,金沙江 -哀牢山带也属于古特提斯洋的组成部分(刘本培等, 1993;程裕淇, 1994;钟大赉等, 1998)。
  也就是说,在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 200Ma前印度板块开始缓缓向北漂移,60Ma前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喜马拉雅山脉开始快速隆升,地处青藏高原东侧的横断山脉地区,发生强烈而广泛的陆内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剪切断裂组成的剪切带。哀牢山-无量山东西两侧的红河大断裂和澜沧江大断裂便在这个过程中相继产生。印度板块北东端自阿萨姆向东楔入(李峰等,2012),在哀牢山地区形成“蜂腰”弧形构造,呈现出北西端窄南东端宽,向南东端呈扫帚状散开的样式。受两条断裂带的严格界定,其北东侧为红河断裂带,南西侧为阿墨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的北东为楚雄盆地,九甲-阿墨江断裂带的北西为兰坪-思茅(普洱)盆地。
  两大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直接影响着哀牢山-无量山的形成和地貌演化。简而褀之,特提斯演化造就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根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造山作用,导致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形成。澜沧江和红河两大断裂带不断的构造活动塑造了哀牢山-无量山的地质地貌格局。根据王二七等(2006)的研究结果,哀牢山经历了 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第一个阶段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 22~17Ma前),在哀牢山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的带动下,哀牢山相对于周边地体发生了大规模隆升;第二个阶段发生在 20~10Ma前,以剥蚀为特征,山体的大部分与周边地体一起被夷平;第三个阶段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伴随整个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整体隆升,南亚季风开始形成,元江(红河)及其支流不断下切,差异性的侵蚀导致山体雏形的形成;第四个阶段发生在晚新生代( 5Ma前),以差异性隆升为特征,成因为构造运动和岩石风化,从此,哀牢山地质地貌现代格架基本形成。
  二、地貌
  哀牢山-无量山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南段中山峡谷亚区。总体上以高大山体为主体,两侧被深切峡谷地貌所夹持,地形地势险峻。北段和中段由高中山、峡谷和盆地组合而成,相对狭窄而紧束,南部开阔而平缓,整个山体呈扫帚状向东南辐射,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河流源头不断向山顶部推进,使山脊两侧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谷地。局部坡岸悬崖峭壁,河床落差大,谷地呈“V”形。其地貌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 高山和高中山山地地貌
  哀牢山中北段山峰海拔都在 2000m以上,昀高峰大雪锅山海拔超过 3170m。
  山顶保存比较完整的夷平面。
  无量山北段,山体高大陡峭。由于河流的分割,到了景东以南,山地变为东、西两支。西支为 2500m以下的中山山地。东支为主脉,山峰海拔均在 2500m以上,主峰笔架山海拔 3371m,属于深切割高中山型山地。
  2.峡谷与盆地地貌
  在哀牢山东南侧的元江河谷内,属峡谷和盆地相间的串珠状地貌。峡谷段山坡陡峭,坡度大都超过 45°,河床狭窄、水流湍急。盆地段河床宽广,山坡平缓,并有大型的洪积扇、河漫滩分布。其中,盆地包括元江盆地、嘎洒盆地、者龙盆地、 嘉盆地等。
  澜沧江河谷及发育于无量山内众多河流的上游主要以深切割峡谷为主,河床狭窄,谷坡陡峭,一般在 35°~40°,或更陡峻。在高原面下部的边缘地带,由于河流沿断裂带侵蚀,不断拓宽形成宽谷和盆地,其中昀大的为川河坝,其为长形断陷盆地经河流改造而成,还有锦屏坝、文井坝、南涧坝、宝华坝等。
  三、地层
  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古生代变质岩系列、石炭纪 -晚二叠纪的火山-沉积岩系列、晚三叠纪的沉积系列(Fan et al.,2010)以及新生代陆源碎屑岩建造。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古生代高绿片岩相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和斜长变粒岩等(刘俊来等, 2011),受构造剪切应力的作用,岩石已发生强烈的糜棱岩化,线理、面理特征发育;古生代低绿片岩相的片岩、千枚岩、板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等(张进江等, 2006),受多期造山作用的挤压影响,导致岩石经受了强烈的脆韧性剪切变形和变质作用的改造,原生层理发生多期构造置换,呈成层无序状态;志留纪白云质(泥质)灰岩、白云岩、灰岩,夹少量黑色页岩(板岩)、石英(粉)砂岩、硅质角砾岩、粉砂质板岩;泥盆纪 -石炭纪蛇绿岩套(简平等,1998)为古特提斯洋壳残迹(如双沟蛇绿岩),岩性主要为橄榄岩、辉长岩、洋中脊玄武岩( MORB)和放射虫燧石岩条带;泥盆纪浅海-深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硅质岩;石炭纪以碳酸盐岩为主,含少量含煤系地层和玄武岩;二叠纪主要为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英安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新生代以碎屑岩为主,主要为泥岩、砂岩、页岩和砾岩等,局部夹少量灰岩条带。
  此外,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出露大量的同碰撞和后碰撞岩浆岩,如绿春流纹岩(刘翠等, 2011)和通天阁淡色花岗岩(Liu et al.,2015),应为古特提斯俯冲消亡的产物。
  第三节气候
  从气候区划上,哀牢山-无量山属于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带,同时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影响。由于地貌起伏较大,局地气候类型较为复杂。
  1. 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哀牢山-无量山地貌形态变化很大,高山、峡谷、盆地交错分布,导致垂直地带性气候差异较大。河谷地区,气候为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山体中下部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型气候。山体上部至顶部则为北亚热带至温带型气候(云南无量山哀牢山第一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2005)。
  2. 气候随坡向变化较大
  哀牢山东西坡分别受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北部湾的东亚季风的双重影响,其中在冬、春季主要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干热的西风控制,在夏、秋季又受来源于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在以西南季风为主的前提下,东、西坡气候存在一定差异,东坡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夏季高温,相对湿度较大,冬季则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较多,温度较西坡低。无量山就东西两坡来说,东坡接近于南亚热带气候,而西坡接近于中亚热带气候,在降水分布上,无量山西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对气流有机械抬升作用,降水量高于东坡(图 1-1)。在温度分布上,东坡由于东西两侧有哀牢山和无量山作屏障,冬季受东北路径的北方寒潮及西北路径的青藏高原寒流影响甚微,温度稍高于西坡。而西坡地形较开阔,易受青藏高原寒流影响,冬季温度略低于东坡。这一气温变化致使在水平基带上植被分布出现显著差异。西坡澜沧江的深度下切,焚风效应显著,河谷地带出现非地带性的干热河谷气候,而东坡不甚明显(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1994)。
  图 1-1 哀牢山-无量山气候类型简略图
  3. 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
  5~10月为雨季, 11月至次年 4月为干季,其中 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雨季(张鹏等, 2020),年降水量平均 1086.7mm,昀高是 1987年,降水量达 1322.1mm;降水量昀少的是 1977年,仅 79.3mm。平均年降水日数为 153.5d,其中,一年中暴雨日数约占 32%。1963年 8月 9日降水量 131.6mm,是有记载以来昀大的日降水量;1970年 7月 3日至 7月 31日,连续降雨 29d,是昀长的连续降雨记录。历年平均雨季开始日为 5月 26日,雨季开始昀晚的记录是 1968年,6月 23日才开始。雨季历年平均结束日为 11月 1日,昀迟记录为 1964年,11月 7日才结束。其他降水形式还有雪、冰雹、霜、露、雾,年平均冰雹
  0.5d、露 299d、雾 63.1d、霜 10.4d。降雪昀多的一天是 1983年 12月 28日,降雪量多达 66mm。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海拔每升高 100m,降水量增加 50~80mm。从水平降水分布看,无量山西部多于无量山东部,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年平均蒸发量 1743.5mm,为降水量的 1.6倍,尤以 3~6月蒸发量较大,合计约 795.7mm,占全年蒸发量的 45.6%(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1994)。
  4. 气温适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哀牢山 -无量山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哀牢山 -无量山水平地带的气候以景东(海拔 1162m)为代表,据该县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 18.3℃,月平均气温 10.9℃。昀冷月为 1月,月平均气温 10.9℃。6~7月为昀热月,两月平均气温 23.2℃。有气象记录以来,年极端昀低气温出现在 1984年 12月 28日,昀低气温为 .1.4℃;极端昀高气温出现在 1958年 6月 2日,昀高气温为 37.7℃。历年气温年较差为 12.3℃,月较差昀大的出现在 3月,为 18.9℃,≥ 10℃积温 6422℃。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m,年平均气温约下降 0.6℃,这充分说明了垂直变化的气候特点(董晓东, 2008)。
  第四节水系
  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河流总体上归属云南两大跨境水系,即元江(红河)水系和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元江有两源,西源发源于巍山与大理交界处茅草哨分水岭,东源发源于祥云西南部的山地。元江发源后南流,在南涧与弥渡交界处汇合转向东流,再向东南流经南华、楚雄、双柏、新平、元江、红河等地区,到河口出境,流入越南境内,昀后注入北部湾(董晓东, 2008)。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经西藏流入云南,经云南的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出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
  哀牢山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无量山是澜沧江和把边江(川河)的分水岭。阿墨江和把边江(川河)昀终都汇入李仙江。阿墨江(源头者干河)源于景东,长 240km,集水面积 7029km2。把边江发源于云南大理南涧新街,从景东安定入普洱境后沿哀牢山、无量山谷奔向东南,流经景东境称川河,入镇沅境称恩乐江、民江,入宁洱境称把边江,入墨江境与阿墨江汇合后入李仙江。把边江(含川河)长 382km,集水面积 8948km2。李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自然概况 1
第一节地理位置 1
第二节地质地貌 1
一、地质 1
二、地貌 2
三、地层 2
第三节气候 3
第四节水系 4
第五节土壤 5
第六节植被 5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植物和植被 8
第一节植物种类及区系 8
一、植物多样性 8
二、区系分析 11
第二节植被类型及地理 21
一、分类依据和原则 21
二、分类单位和系统 21
三、植被分类系统 22
四、植物群落 24
第三节资源植物概况 41
一、药用植物 41
二、食用植物 42
三、饲用植物 42
四、材用植物 42
五、纤维植物 42
六、绿化观赏植物 42
七、芳香植物 43
八、油脂植物 43
九、其他类 43
第四节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 43
一、保护植物 43
二、保护建议 46
第五节生物廊道建设 47
参考文献 48
附录哀牢山 -无量山维管植物名录 50
第三章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158
第一节哺乳类 158
一、研究历史简况 158
二、调查方法 159
三、结果 161
四、珍稀濒危哺乳动物 174
五、地位和价值 175
第二节鸟类 176
一、研究历史简况 176
二、研究方法 177
三、结果 178
第三节爬行类 191
一、研究历史简况 191
二、研究方法 192
三、结果 193
第四节两栖类 203
一、研究历史简况 203
二、研究方法 204
三、结果 204
参考文献 213
附录 3-1哀牢山 -无量山哺乳动物及其区系从属与保护等级 218
附录 3-2哀牢山 -无量山鸟类及其居留型、区系从属与保护等级 223
附录 3-3哀牢山 -无量山爬行动物及其区系从属与保护等级 239
附录 3-4哀牢山 -无量山两栖动物及其区系从属与保护等级 242
第四章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 244
第一节哀牢山 -无量山生态区概况 244
一、哀牢山-无量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 244
二、哀牢山-无量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45
第二节哀牢山 -无量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68
一、哀牢山-无量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 268
二、哀牢山-无量山森林植被演替趋势 273
三、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动态 276
四、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变化 279
五、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片的光响应特征 283
第三节哀牢山 -无量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85
一、哀牢山-无量山区域气候长期变化趋势 285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小气候长期变化特征 289
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 291
第四节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00
一、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固碳增量 300
二、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 303
三、哀牢山森林碳储量及固碳增量的垂直分布 304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305
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交换 313
第五节哀牢山 -无量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315
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315
二、哀牢山-无量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317
参考文献 319
第五章地质-地貌特征与特色资源 323
第一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地貌类型与地貌景观特征 323
一、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地貌类型 323
二、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地貌景观特征 327
第二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区域地层类型及分布特征 330
一、兰坪-思茅地层分区 331
二、西金乌兰-金沙江地层分区 344
三、丽江-金平地层分区 347
四、康滇地层分区 353
五、第四系 361
第三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岩石类型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361
一、侵入岩 361
二、火山岩 365
三、变质岩 371
第四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地质作用与构造演化特征 376
一、构造单元的划分 377
二、各个三级构造单元的地质作用特征 377
三、哀牢山-无量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 381
第五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的地质特色资源 384
一、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套与构造混杂带 384
二、新生代中新世竹化石 386
三、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及其他矿产资源 388
参考文献 394
第六章典型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及脆弱性评价 397
第一节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 397
一、生态水文过程 397
二、气候水文过程 397
第二节国家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05
一、景观生态评价的基本理论 405
二、景观生态数据获取与空间分析 407
三、景观生态脆弱性、敏感性及弹性评价 410
四、景观生态模型模拟 412
第三节生态景观评价案例分析 415
一、使用综合模型确定哀牢山-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生态廊道 415
二、茶马古道路线空间格局特征模拟 423
第四节拟建哀牢山 -无量山国家公园潜在建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 433
一、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数据与尺度 433
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434
三、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评价 434
参考文献 448
第七章历史文化景观 452
第一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历史沿革 452
第二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民族概述 456
一、彝族 456
二、哈尼族 458
三、拉祜族 460
四、傣族 460
五、苗族 461
六、瑶族 461
七、白族 462
八、回族 462
第三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民俗文化 463
一、南涧彝族自治县 463
二、景东彝族自治县 464
三、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464
四、弥渡县 466
五、南华县 468
六、楚雄市 468
七、双柏县 470
八、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472
第四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重要古迹 474
一、南涧彝族自治县 474
二、景东彝族自治县 479
三、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480
四、弥渡县 481
五、南华县 483
六、楚雄市 484
七、双柏县 487
八、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488
第五节茶马古道 489
一、镇沅哀牢山古道 491
二、镇沅玻烈河桥 491
三、镇沅难搭桥 491
四、南华县英武哨古驿道 492
五、南华县灵官桥 492
六、新平哀牢山茶马古道 493
七、南涧乐秋乡永安桥 493
第六节哀牢山 -无量山地区文庙专题 493
一、楚雄文庙 494
二、景东文庙 494
三、南涧文庙 495
四、新平文庙 495
五、双柏文庙 495
六、南华文庙 495
七、弥渡文庙 496
八、镇沅文庙 496
参考文献 496
第八章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500
第一节哀牢山 -无量山社会经济考察方案 500
一、样本选择依据 500
二、考察样本抽取方法 500
三、考察方法和步骤 501
第二节调查样本区域基本情况 502
一、人文情况 502
二、资源情况 502
三、产业情况 503
第三节哀牢山 -无量山社会经济考察结果 503
一、样本农户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劳动力文化程度结构 503
二、样本村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 503
三、民族情况 504
四、种植业情况(种类、面积、产量) 505
五、养殖业情况(种类、存栏数、出栏数) 506
第四节区域收入情况分析 507
一、农户收入 507
二、农户总收入构成 508
三、样本农户劳动力类型与收入的关系 511
四、种植业与家庭总收入的关系 512
五、养殖业与家庭总收入的关系 517
第五节拟建哀牢山 -无量山国家公园农民收入案例分析 518
一、茶叶种植情况 518
二、核桃种植收入情况 530
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541
四、农家乐经济模式 543
第六节拟建哀牢山 -无量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经济发展探讨 544
一、拟建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功能区域划分研究 544
二、拟建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 545
三、拟建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辐射区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547
参考文献 551
附表 8-1教育情况调查表 552
附表 8-2区域内人口情况调查表 553
附表 8-3经济状况调查表 554
附表 8-4乡镇基本情况调查表 555
附表 8-5村民家庭情况调查表 556
第九章哀牢山 -无量山国家公园设立及其对策研究 557
第一节总体构想 557
一、基本原则 557
二、建设目标 558
第二节拟定国家公园范围 558
一、范围和面积 558
二、四至界线 559
三、行政区划 559
第三节管控分区与管控措施 560
一、管控分区原则 560
二、管控分区结果 561
三、管控措施 561
第四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562
一、管理机构设置 562
二、职能职责 562
三、管理体制 563
第五节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564
一、落实所有权人 565
二、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565
第六节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功能 566
一、生态系统保护 566
二、生态系统修复 567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 570
四、森林防火 572
五、有害生物防治 574
第七节建立国家公园支撑体系 575
一、生态监测体系 575
二、科技支撑体系 583
三、基础设施体系 585
四、智慧国家公园体系 587
五、人才队伍建设 588
第八节构建社区协调发展机制 589
一、提供岗位安置 589
二、实施传统利用管理 589
三、完善社区共管共治机制 590
四、建立特许经营模式 590
五、建设入口社区 591
六、保护与传承社区文化 591
第九节开展自然教育与游憩 591
一、确定自然教育与游憩方式 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