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亨利·福特家族传
0.00     定价 ¥ 39.8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68048118
  • 作      者:
    陈润,黄伟芳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 “全球财富家族传记系列”,从白手起家到缔造汽车王国

★ 亨利•福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唯1上榜企业家

★ 让无数人为之振奋,并重新点燃激情和放飞梦想的传记作品

★ 我们所见到的伟大的企业家,他不是汽车的发明人,但他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汽车王国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财富》杂志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润
企业史研究专家,财经作家,北京润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著有“全球商业史系列”(五卷本)、《全球商业一百年1914-2014》《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周鸿祎: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等。

黄伟芳
财经作家,北京润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长期致力于国内外大公司的发展史、精神传承等方面的研究,善于将企业家放在历史大背景中加以探索,为其勾勒出一个完整而鲜明的形象。著有《创新与颠覆:埃隆·马斯克的跨界传奇》《我只做王雪红》《华为正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亨利·福特家族传》以美国福特家族的发展史为主线,以平实的笔触、客观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为其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并展现了这一家族所历经的风云变幻。把人类带入汽车时代的亨利·福特、继承父业却壮志难酬的埃德塞尔•福特、开启福特王国新时代的小亨利•福特、引领福特汽车完成“商业史上伟大的一次复兴”的shou个非家族接班人菲利普•考德威尔……
在世界商业史上,很少有企业能像福特集团一样,只凭借着一个家族的控制与管理,就让如此庞大的公司维持上百年。通过本书的讲述,你将了解福特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的奥秘,参透家族企业如何超yue一个世纪而经久不衰。
展开
精彩书摘
爱尔兰移民的美国梦

19世纪40年代,对于约翰·福特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暗年代。当时的爱尔兰人只依赖一种作物生存——马铃薯。1845年夏天,爱尔兰人惊恐地发现,马铃薯霜霉病席卷而来,并逐渐蔓延到了整个国家。大量幼苗还没等到收获就烂在了地里,导致马铃薯大面积绝产,一场大饥荒不可避免地降临了。
饥肠辘辘的约翰·福特不知道这场马铃薯病害将会持续多久,眼看着家中的存粮见了底,这位朴实的农民陷入了绝望之中。孩子们因为饥饿而不断发出的哭喊声,更是令他心烦意乱。逃命,成了约翰·福特和其他爱尔兰人唯1的选择。
1847年春天,冒着春寒,约翰·福特和妻子托马辛娜带着孩子们,拖着沉重的行李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他们要寻找新生。
对约翰·福特一家来说,此行的目的地——美国并不陌生。早在1832年,福特家族的成员就已经在美洲的土地上留下了脚印。约翰·福特的两个弟弟塞缪尔·福特和乔治·福特踏上北美大陆后,并没有像同乡们一样到一些大城市打工,农民出身的他们怀着对土地的眷恋,乘坐着一辆破旧的牛车,来到了位于底特律西南的小镇迪尔伯恩市,在这里定居了下来。那时的迪尔伯恩市还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尽管修建了铁路,还有一条一直延伸到芝加哥的密歇根大道,但大部分地区仍然被茂盛的原始森林覆盖着,狼、狗熊和鹿等动物自得其乐地栖息在这片森林里。在这里,他们依然恪守着庄稼人的本分,在荒郊野地里勤勤恳恳地耕耘,靠着在土地上的点滴辛劳获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的资本。
如同一代又一代“拓荒牛式”顽强拼搏的美国人一样,塞缪尔·福特和乔治·福特在这片广袤的原始之地,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他们经常给约翰·福特写信,在信中,他们满怀激情地描述了美国西海岸廉价的土地、丰茂的森林和自由的生活,每个读到信的人都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因此,约翰·福特一家一直对被称为“移民者和冒险家的乐园”的美国充满了向往。或许在那时,在他们心中,一个“美国梦”已经开始悄然萌芽——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是在这种梦想的指引下,约翰·福特忍受着在海上颠簸的煎熬,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不过,那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多年后,他的家族将会成为美国显赫、具实力的财富家族之一,他的孙子亨利·福特缔造的传奇将会在全世界流传。而所有的故事,都由他的这次长途跋涉发源。
对于逃亡的爱尔兰人来说,轮船如同地狱一般,到处都挤满了人,每个角落都堆满了破破烂烂的行李。船舱里不但闷热,而且臭气熏天,成了细菌和蚊虫的“乐土”,它们在这里尽情肆虐,很多人都因此病倒了。托马辛娜本就弱不禁风,此时更是难以抵御病毒的侵袭,登船后不久,她就一病不起。约翰·福特眼睁睁地看着妻子的生命一点一点地流逝,却无能为力。没过多长时间,托马辛娜就撒手人寰,她的身躯,永远地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历经九死一生后,福特一家终于来到了纽约。
当时,移民美国的大部分爱尔兰人都会被纽约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所吸引,选择留在这里,在拥挤的贫民窟里找个安身之所,到当地的工厂打工,赚取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但福特一家却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他们在约翰·福特的带领下,离开纽约继续西行,辗转来到了迪尔伯恩市,投奔他的弟弟们。
在塞缪尔·福特和乔治·福特的帮助下,约翰·福特一家在迪尔伯恩市定居下来。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350美元,在这里购买了一块将近500亩的土地,成了一个农场主。凭借着勤劳和能干,约翰·福特不但很快就在迪尔伯恩市扎下根来,还娶妻生子,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约翰·福特有五个儿子,威廉·福特是他的长子。移民美国时,威廉·福特已经21岁了,母亲不幸离世后,他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与父亲一起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农忙时,他和父亲一起不分昼夜地在田地里劳作,清理土地,耕种庄稼,每天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农闲时,他也闲不住。当时,密歇根中央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威廉·福特于是到工地上当木工,尽己所能填补家用。
在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福特一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就在这时,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磨坊中发现了金子,这个消息通过新闻传播开来,一时间,美国沸腾,世界震撼。无数人涌向加利福尼亚“淘金”,农民典押田宅,工人扔下工具,海员把船只抛弃在了港湾,士兵离开了营房,甚至连传教士也离开了布道所。 远在迪尔伯恩市的福特一家也感受到了“淘金热”的威力,约翰·福特的儿子们纷纷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
只有威廉·福特留了下来。虽然他也有些心猿意马,但身为长子的责任感还是让他决定留在迪尔伯恩市,与父亲一起经营农场。
威廉·福特的选择是对的。在淘金热潮兴起之初,的确有些幸运儿因掘金而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但和所有的繁荣一样,淘金热也会退潮。没几年工夫,轻而易举就能挖到金子的情形不复存在,那些四处勘探金子的淘金者全都销声匿迹、不知所踪。约翰·福特的几个儿子也不例外,他们后全都没了音信,据说他们都死在了加利福尼亚的一场暴乱之中。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的疯狂梦想(1847—1896 年)/001
爱尔兰移民的美国梦 // 002
亨利·福特诞生 // 005
机械迷 // 007
闯荡底特律 // 010
莫尔之地 // 015
疯狂实验 // 019

第二章 汽车王国雏形初成(1896—1913 年)/023
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 024
福特汽车公司问世 // 028
“A 型车”亮相 // 032
控制权之争 // 036
“T 型车”热潮 // 040
专利大战 // 044

第三章 独揽大权(1913—1919 年)/049
“水晶宫”没有秘密 // 050
首创流水线 // 052
5 美元和8 小时 // 055
与库茨恩斯分道扬镳 // 059
清洗道奇兄弟 // 063
大权在握 // 066

第四章 父子博弈(1919—1926 年)/069
温和的埃德塞尔·福特 // 070
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 074
被架空的总裁 // 077
与索伦森对垒 // 080
埃德塞尔的挑战 // 083
收购林肯汽车 // 086

第五章 陷入低谷(1926—1939 年)/091
迎战通用 // 092
重回冠军宝座 // 095
大萧条 // 098
“V8”诞生 // 101
惨淡的欧洲市场 // 104
完善产品线 // 106

第六章 二战岁月(1939—1944 年)/111
纳粹陷阱 // 112
战时军工厂 // 115
柳木场计划 // 118
埃德塞尔之死 // 121
罗斯福访问 // 125
重回总裁之位 // 127

第七章 接班人之争(1944—1947 年)/131
亨利·福特二世归来 // 132
哈利·贝内特阴谋 // 136
艰难处境 // 139
寻找盟友 // 141
“逼宫” // 145
权力交接 // 147

第八章 勇敢的开拓者(1947—1949 年)/151
亨利·福特离世 // 152
福特的新主人 // 156
“蓝血十杰” // 160
布里奇的到来 // 165
福特新车 // 168
走进新时代 // 171

第九章 多变的权利格局(1949—1960 年)/175
本森与林肯- 水星部 // 176
威廉的大陆车 // 179
钩心斗角 // 183
里斯- 克鲁索计划 // 188
“雷鸟”的荣耀 // 191
“埃德塞尔”败笔 // 194

第 十 章 巅峰后的危机(1960—1970 年)/199
李·艾柯卡崛起 // 200
“野马之父” // 203
“野马”狂潮 // 207
抢占小型车市场 // 209
危机四伏 // 212
“花马”风波 // 215

第十一章 重新崛起(1970—1998 年)/219
李·艾柯卡时代终结 // 220
寻找接班人 // 223
菲利普·考德威尔的复兴 // 226
大放异彩的“金牛座” // 229
全球收购行动 // 233
卡车撑起半边天 // 236

第十二章 “回到根基”(1998—2017 年)/241
冉冉升起的比尔·福特 // 242
雅克·纳赛尔的陷阱 // 245
费尔斯通轮胎召回案 // 249
百年庆典 // 252
退位让贤 // 255
车轮永远转动 // 258

参考文献 // 2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