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1.野生榛的垦复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重视野生榛树的保护,提倡合理利用与经营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号召发展木本粮油生产,各地林业科研单位及原沈阳农学院等高等农林院校陆续开展了野生榛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工作。在野生资源集中地区建立了垦复榛子园。采取清林疏伐、平茬等措施,对野生榛进行栽培管理,提高了榛子产量和质量。1965年辽宁重点产区之一的铁岭地区产榛子1500吨,国家收购1200吨。
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及河北北部有野生榛林160万公顷。榛子产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如用平茬更新的方法提高榛子结实力,用分区平茬的方法解决农村群众烧柴,以达到“以果为主,果柴兼用”的目的。在采收方法上辽宁省开原市、西丰县,吉林省梨树县实行了适时集体采收,统一采收时间,与邻近地区协作联防的方法制止了榛子提早采收的旧习,使榛子的产量、质量得到保证。
随着科研工作的进展及市场对干果需求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对野生榛树栽培利用也有新的发展。辽宁省铁岭市在当地林业科学研究所多年试验基础上,推广野生榛林垦复技术,收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在野生资源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栽培管理粗放、割柴频繁、资源逐渐减少、掠青(提前采收果实)、虫害严重等问题,对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2.榛子品种现生产上栽培的榛子主要是平欧杂种榛系列。目前,我国榛子优良品种标准还需探讨,现标准只要是大果、丰产、抗寒就可以了。现阶段,鉴定的一些优良品种数量多,都各有其特点。下一步榛子育种目标是在继续提高抗寒性、适应性的同时,应兼顾培育含油量高、适合加工的品种。榛子属于干果,又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其产品大部分是用来加工。因此,含油量高低、加工难易是其重要指标。
3.榛子栽培技术
(1)苗木繁育技术目前,生产上优良品种榛子应用的繁苗技术为压条繁殖。因为压条苗繁殖材料来自成年树上的根蘖,故其生理年龄是成熟的。这样既能保持品种的遗传性状,又有利于提早结果,因此压条苗可以直接用来定植建园。
现在榛子优良品种的常规繁苗技术,繁殖方法复杂,用工量较大,单位面积出苗量少,平均每667米2出苗量在1000株左右。目前,辽宁省榛子优良品种年繁苗量约400万株,这大大制约了榛子的发展进程。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榛子苗木繁育新方法,在生产上已开始应用。应用此方法3年以上的成龄苗圃,每667米2每年可繁育标准苗木4000-8000株。在繁苗过程中除捆绑铁丝、起苗用人工外,其余作业项目全部是机械化。压条苗基部用动力喷雾器喷布生根剂,压条苗培土利用培土机等。
榛子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已有应用(但利用扦插繁殖的苗木数量不足10%),一般采用绿枝扦插。绿枝扦插使用的插枝条处于半木质化状态,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强,顶芽和叶片有合成生长素与生根素的作用,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根,容易成活,成活率达90%以上。扦插繁殖的苗木成本较高,需要有采集插条圃、扦插圃、移栽圃。因此,生产上利用的较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