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抚平伤痛:创伤性心理障碍治疗指南
0.00     定价 ¥ 89.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300236575
  • 作      者:
    [瑞士]乌尔里希·施奈德,[美]玛丽莱纳
  • 译      者:
    王建平,徐慰,徐佳音,等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施奈德,医学博士,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系荣休教授。曾担任欧洲创伤应激研究会(ESTSS)主席、国际心理治疗联合会(IPF)主席、国际创伤应激研究会(ISTSS)主席。曾获得ESTSS欧洲心理创伤学Wolter de Loos杰出贡献奖,以及ISTSS终身成就奖(2016)。
玛丽莱纳.克卢瓦特,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宣传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在过去的30年里,她致力于儿童创伤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情绪功能方面的研究。

译者简介
王建平,博士,精神医学医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原副主任(2007-2017)。美国认知治疗学院院士(Fellow)以及认证治疗师,****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践行“科学家+实践家”宗旨,从事精神医学工作10年、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30余年;长期致力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督导以及“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
展开
内容介绍
车祸、空难、地震、海啸、童年虐待、重大疾病、亲人突然离世……这些创伤性事件会给受害者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造成深远的伤害。《抚平伤痛:创伤性心理障碍治疗指南》汇集了几十位国际临床心理治疗专家的实践经验,用系统的理论、翔实的案例、前沿的技术呈现创伤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治疗创伤性心理障碍的宝典式著作。本书不仅是一线临床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师的实践指南,而且完全可以作为一般读者的心理自助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过去的30年里,与创伤性应激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迅猛发展。越战之后,与近代史上其他类似的时期——如一战和二战——一样,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一般公众逐渐意识到,难以承受的创伤经历会对士兵和平民产生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然而,与较早时期不同的是,越战之后,专业人员和公众对创伤经历的关注一直保持着高涨,从而使得政府政策、精神卫生服务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创伤领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被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长期并持续关注的情况。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分类被引进来,这一举措激起了一次史无前例,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意想不到的发展。在过去的35年里,精神卫生领域仅有少数方面能够取得如此有力且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与创伤有关的出版物的数目以及创伤领域的整体知识,已经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着。
在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治疗PTSD和其他与创伤相关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发展着。如今,有大量循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被拿来用于临床实践。总体来看,相对药物治疗来说,心理治疗的影响似乎更大。在对各种创伤幸存者进行的精确控制的试验表明,以创伤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对治疗PTSD是有效的。然而,脱落率还是相对较高,而且多数患者在完成了心理治疗和/或药物治疗之后,依旧符合PTSD的诊断,在治疗后的评估中仍然无法达到最终的良好功能水平。因此,这一领域仍需要新的发展。一个向前推进的办法,就是要进一步提炼既定的、有实证支持的疗法。通过拆解研究,可以确认症状改变的机制,能够将治疗中最有效的部分识别出来,并且淘汰掉不太有效的成分。此外,必须对新疗法和可替代的疗法(精神药理学干预、替代或补充疗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系统地测试,还要想办法提升对精神卫生资源全球化的使用(例如,现代科技和远程精神健康方法的使用)。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呢?毕竟在市场上早已有非常多的关于创伤性应激各个方面的优秀的最新书籍。然而,这些书大部分是由科学家写给科学家看的或者临床医生写给临床医生看的。因此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编一本由有临床经验的研究者和经过科学训练的临床医生写的书,一本牢牢植根于可靠的科学之中但又能吸引临床医生的书。这本书的撰稿者是为那些在临床环境中的治疗师写的,这些治疗师可能接受过学术的训练,但主要兴趣却在于怎样能最好地治疗他们的心理创伤患者。
这本书为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治疗师和其他在各种环境中与创伤幸存者一起工作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基于实证的指导。它在创伤性应激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供了容易理解的、最新的信息,如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精神病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上述是本书给治疗师们带来的主要好处,不过,这本书的核心焦点是针对创伤性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循证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本书囊括了创伤相关精神障碍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复杂性PTSD和延长哀伤障碍,并反映了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诊断分类中所预测的重大的变化。其他章节中介绍了关于共病、特殊人群和特殊治疗模块的治疗方法,以及创伤相关障碍的药物治疗。这本书以解决“如何对症下药?” 这个根本问题作为结尾。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一部分 创伤性应激: 基本原理

第2章 作为公共健康议题的创伤: 创伤和创伤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
第3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
第4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发现
第5章 创伤是如何影响躯体健康的

第二部分 应激和创伤相关障碍

第6章 创伤相关障碍的诊断谱系

第三部分 心理治疗

第7章 创伤后的早期干预
第8章 延长暴露疗法
第9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治疗: 更新创伤记忆和创伤的意义
第10章 认知加工疗法
第11章 创伤相关障碍的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
第12章 叙事暴露疗法: 重组创伤性应激、恐惧和暴力的记忆
第13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短程折中心理治疗
第14章 情绪和人际调节技能训练叙事疗法
第15章 延长哀伤障碍的复杂性哀伤治疗

第四部分 共病

第16章 创伤和物质滥用: 临床医生的治疗指南
第17章 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第18章 创伤群体中慢性疼痛的复杂性: 诊断和治疗的挑战

第五部分 治疗特殊人群

第19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循证治疗
第20章 老年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治疗
第21章 治疗遭受过创伤的难民和移民
第22章 老兵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考虑

第六部分 特殊治疗形式

第23章 创伤相关心理障碍的团体治疗
第24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夫妻治疗
第25章 针对创伤幸存者的远程健康服务方式

第七部分 药物疗法

第26章 创伤相关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八部分 结论

第27章 如何对症下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