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传统村落-文明游北京
0.00     定价 ¥ 65.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200144758
  • 作      者:
    万安伦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万安伦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明礼仪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专著《中国文学奖励史》《美德照亮人生•爱国》《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奖励机制研究》。出版编著“北京文化热点丛书”等30余部。其专著《美德照亮人生•爱国》获201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囊括了散落在北京周边的著名的44个传统村落,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传统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多角度为人们诠释了它们的独特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悠久的爨底下

爨底下村又被称为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在明代时,由于村子位于“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的下方而得名。“爨”读cuàn,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旺,岂不很热? 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而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又可以互补,由此足以见其村名的用心良苦。


相传他们的祖先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村址原来是在村西北老坟处的位置,后来因为山洪暴发,整个村庄被淹没,仅有一对青年男女由于外出而幸免于难。为了延续韩家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如今的村址上建了新村,婚后他们生了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个儿子。而三个儿子又分为东门、中门、西门三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他们已发展到了第17辈, “茂”字辈。

古村风景美如画

依山势而建的爨底下村,到处是古朴的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青石、紫石、灰石铺成的街道,还有延续500多年的民风民俗……走进爨底下村,就仿佛置身于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图”中。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 错落有致,高低自然,中间高20米的山石护坡又将村子分为上下两层,远远望去好似一片平房环绕着一座石墙山堡。沿着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往上行走,时不时地总会有惊喜扑面而来。


如今的爨底下村仍然保存着70多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也是较完整的一片古代建筑群。著名专家罗哲文先生就曾称赞:“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 大焉。”

村中的民居主要是以清代的四合院为主,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四合院中还设有耳房、罩房。这里的四合院主要有山地式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几种类型。远看,上下两层的村庄看似古堡又似山城,它们高低错落,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因此也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匠心独具古村落

漫步村庄,映入眼帘的到处是古香古色的青砖灰瓦和玉阶雕梁。四合院中,设计独具匠心,据说每家四合院的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朝哪边开以及中轴线在哪儿,全都依据风水学,并和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建筑思想一样。但这里的四合院和老北京城的四合院又有不同,它们的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以便减少占地面积;在二进院中,在内宅和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开在前院的东南角,雨水则从大门左边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 条砖墙裙。每间屋的门和窗棂有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斜插棂字等不同的风格。房屋地基四周全用条石砌成,两侧墙腿设有迎风盖板,其石雕花纹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纹或花卉等,繁多却不雷同。


爨底下村藏于京西深山峡谷中,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悦耳的鸟鸣常打破山村的寂静,使人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和口外的要道,这里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景观。如今,踱步于小巷之间,仍可以看到墙上保留的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这里就犹如一座历史的长廊,常引人无限遐想。

 

原汁原味的文化也使爨底下村在2003年成为北京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天的爨底下还是京郊摄影采风的热门去处,如果您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这里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好地方。而在整座村中,金蟾山绝对是俯瞰整个村庄的绝佳位置,步行至山顶,登高远望,爨底下村被群山包围在峡谷之中,看上去像是依山而建造的城堡;民居层层升高,错落有致。在这里还可以记录下整个古村的“曲线身材”,在东面还可以拍出山川的层峦叠嶂。弯弯曲曲的小径,山路虽难行,但为了美景也是乐在其中。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闲来话北京

—传统村落

第二章

烟火气中的传统村落/ 8

隐于山野河川的传统村落/ 9

文艺作品里的传统村落/ 14

第三章

时光荏苒,古村依旧

走进京西山野的恬静里

爨底下村 / 20

灵水村 / 28

黄岭西村 / 38

马栏村 / 43

沿河城村 / 48

 

西胡林村 / 51

琉璃渠村 / 54

三家店村 / 62

碣石村 / 69

苇子水村 / 73

东石古岩村 / 79

千军台村 / 83

张家庄村 / 87

燕家台村 / 90

徜徉京东、京南的山水乡间

西牛峪村 / 98

张庄村 / 101

黑龙关村 / 104

柳林水村 / 107

石窝村 / 111

水峪村 / 118

南窖村 / 124

宝水村 / 130

焦庄户村 / 134

古北口村 / 138

潮关村 / 144

河西村 / 148

吉家营村 / 154

遥桥峪村 / 157

小口村 / 161

白马关村 / 164

令公村 / 168

探寻京北深山的传统村落

车耳营村 / 174

杨树底下村 / 179

长峪城村 / 182

万娘坟村 / 188

德陵村 / 192

康陵村 / 196

茂陵村 / 200

柳沟村 / 203

南天门村 / 206

榆林堡村 / 209

岔道村 / 212

东门营村 / 216

黄峪口村 / 219

参考资料/ 2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