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的入选作者是目前公认的网络文学名家,入选作品是经过一段时间检验的代表作,而导读部分由目前活跃的网络文学青年评论家群体担纲。这套丛书生逢其时,它将有助于探索网络文学艺术规律,凸显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同时,它也是精确的导航,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将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网络文学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
这是一部对著名网络作家猫腻的代表作《将夜》,进行深入导读的作品。导读作者庄庸首先通过全面的介绍和解读,让读者对猫腻这位网络文学名家有了立体的认知。随后用大量的笔墨对《将夜》这部读者心中大神级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了“蚂蚁哲学”的概念,认为作品诠释了我们“活着且为了活得更美好”的人生愿望,构建起“生而如蚁美如神”的美好生活理想。庄庸认为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从“独孤星球”到“沟通宇宙”,正在从“人”到“众”,构成一个崭新的“连接世界”,而猫腻和《将夜》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接口。
代前言
活着主题:猫腻、系列作品和《将夜》
猫腻,著名网络文学作家,除了未完成的处女作《映秀十年事》之外,其作品均可称为网络文学精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风格和主题。
我们将其解读、诠释和构建为“活着,就要活得更美好”。
2005年《朱雀记》,成为后西游潮流中起承转合的桥接作品,主题是“活着”。
2007年《庆余年》,成为整个“国民第二人生”重生潮的集大成者,主题是“为什么活着”。
2009年开始创作的《间客》,堪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心态嬗变的延续之作:从《平凡的世界》映射整个中国朝外、向上、进取的全民奋斗潮,到《间客》关照中国人朝内、向下、转后并折返到出发点重新寻找出发的意义与价值的个人心态史,主题是“人要怎样活着”。
2011年开始创作的《将夜》,可以说是以此为基础寻找身心安放的国民心态重塑史,主题是“如何活得更有尊严和信仰”。
2014年开始创作的《择天记》,抗天命,顺心意,我命由我不由天,从择天变成人择(人的选择),主题已在演绎“人如何如其所愿地活着”——逆天改命,回到人间。
2016年至今仍在创作中的《大道朝天》,回到了中华文明基元的起点,以东方玄幻为形态,寻找、发现和探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题似乎已经在挖掘“人活着的状态与理念的根本分歧(比如存在就是一种残缺)”——大道朝天,各走半边,我不是配角甚至炮灰;井水不犯河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仍然是人生的绝对主角。
我们在“网络文学封神榜——以猫腻作品解读‘中国我’”的专章解读中指出:从《映秀十年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直面世界规则的“起点之问”,到《朱雀记》建构起自我在这个世界的行事哲学,再到《庆余年》坚持自我的哲学,对规则利用、对抗甚至颠覆,直到《间客》《将夜》《择天记》一直在东方西方、国家和个人、浩瀚星球和渺小如蚁之间寻找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哲学……猫腻的作品,都是在寻找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意识、身份和位置:我是谁?我应该如何活着?我怎样活着,才能活得更美好?①?
在这个框架之下,我们解读《将夜》的主题就是“蚂蚁哲学”。从宁缺说自己就是一只“蚂蚁”,到夫子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蚁”;从“生民如蚁,如何立命”,到“俗世蚁国,大道如何”……《将夜》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蚂蚁哲学”。解读透了“蚂蚁哲学”,就等于抓住了整部《将夜》的纲领。
第一章
接力棒:填平世界这个大坑
在薪火相传这一点上,二师兄君陌接起了从小师叔轲浩然到小师弟宁缺的真正承接。
他那像棒槌一样的“高冠古义”,就是接力棒——他以自己的眉、以自己的铁剑、以自己整个人为标尺——把轲浩然的精神和宁缺的践行,衔接了起来,理所当然。
这其实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二师兄不二。虽然他狂热地崇拜起小师叔来,颇有点像热血无脑的中二少年。
最崇拜小师叔轲浩然的,不是宁缺,而是头顶高冠连养的鹅也骄傲的二师兄君陌。
从小师叔到二师兄再到宁缺的精神脉络特别值得梳理。
何以最奔放不羁的小师叔,所收割的狂热粉丝,会是最古板严谨的二师兄?
为何小师叔拔剑抗天的朝天之姿,会被二师兄转化为启蒙蚁民的俯首之态?
而且,这种俯首不是轻视和恩赐,不是优越和傲慢,不仅仅是导师和领导者,而是到了他们中间的人,站在他们前面的人,就是他们的人。
而这一点态度,其实二师兄、小师叔与夫子截然不同。
小师叔永远都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二师兄却把它变成了“千军万马来相助”;
夫子其实一直都是大唐国民甚至整个人世间的精神导师,所以,他是启蒙人间、教化民众、领导民众的——这种架子端起来后,就再也放不下来了。但是,二师兄却把夫子的这种架子放下来了,融到民众中去了。他不是亲民,他真的就是民众中的一部分了。唯其如此,他才把书院真正地从二层楼,搬到人世间,成为真正的大唐的书院,国民的书院,人间世的书院。
如果没有二师兄这种关键的步骤,宁缺怎么可能书写得出那个大写的“人”字,从而集聚一城之力,网聚人的力量?
因为,从骨子里,宁缺和小师叔一样,都是孤独的一个人,不然怎么可能承传轲浩然的浩然精气神?一个习惯了孤独的人,其实是没办法网聚众人的力量的。
但是,宁缺最后不但做到了,还将夫子、书院众师兄没有做到,在二师兄那里已经萌芽,却尚未蓬蓬勃勃,更遑论成熟发展的真正革新性的种子,催发出来,开花结果:那就是——民众其实是不需要启蒙的,或者说他人启蒙。他们需要完成的只是自我革新。
并不是你选择了做他们的代言人,而是,他们的选择,才让你成为这股时代潮流的代言人。
他们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