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走过了西方企业上百年走过的路。一路下来,打打杀杀,磕磕绊绊,有挫折,有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企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过去行之有效的套路和模式不再有效。
面对未来,企业有几种选择:一是用旧模式做旧产业。二是用新模式做旧产业。三是,用旧模式做新产业。四是用新模式做新产业。毫无疑问,旧产业、旧模式将被淘汰,资源和机会将向新兴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靠拢。
如何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如何选择*有效的经营策略?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是所有不甘于平庸的经营者,都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未来的企业该怎么搞?
本书深入探讨了经营诸要素,以及经营与其它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商业模式“三明治”图、六要素构成图等模型和工具。这些模型和工具,兼具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也可以帮助读者设计和塑造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书**的特色,就是把商业模式放到经营的框架中去审视和把握,把经营问题放到企业整个系统中去审视和把握,从而使得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更有高度,对商业模式的设计更有可操作性。
如果能在大街上拦住一个老板,问他:老板!现在生意好做吗?我相信,十个人中会有八九个,甚至十个人都会说:不好做啊!现在企业确实不好做。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环境跟过去不一样了。
环境跟过去不一样了,未来该怎么做呢?有人喜欢制造用耸人听闻的观点: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真的是这样吗?未必!逻辑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呢?
大约在六十多年前,德鲁克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个说法过时了吗?没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普及得也不够。以顾客为核心,以盈利为导向,以价值为基础,这些东西改变了吗?也没有。经营的逻辑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具体的模式和方式。
那么,未来的企业该怎么搞?
第一,要有独特的商业创意。
过去,凭“无知之勇”可以闯出一番事业。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古语云:“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做企业,要谋定而后动。不做必败之事,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不得不说,开发独特的商业创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之所以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有悖于人性。我们这个社会,人人都求简单,求快速,求暴利。用这种心态做企业,怎么可能获得成功呢?因为它违背了一个重要的东西,老祖宗把它叫作天道,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自然规律。
第二,要学会发育商业模式。
企业的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的事儿。好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招徕顾客。生意兴隆的企业,会吸引资本的注意。资本雄厚的企业,则容易招募到优秀的人才。而优秀人才的加盟,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连串的事件加在一起,会把企业推向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要善于借用资本的力量。
资本是一个放大器、助推器。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阻挡别人的使用。优先获得资本挹注的企业,将获得各方面的先机之利。丧失先机之利的企业,要拉在别人后面,甚至可能永远地拉在别人后面。
面对未来,企业有几种选择:一是用旧模式做旧产业。二是用新模式做旧产业。三是,用旧模式做新产业。四是用新模式做新产业。毫无疑问,旧产业、旧模式将被淘汰,资源和机会将向新兴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靠拢。
附记:企业家要有“抗忽悠”能力
有一次,听别人讲课。在那个课堂上,我突然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不一定是老师,还有可能是商人!商人和老师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要教给你东西,商人要卖给你东西!老师传授的是商学,商人从事的是商业!
近些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涌现出许多貌似新颖的商业模式。一些人出于商业目的,制造出不少耸人听闻的观点,发明出不少貌似神奇的管理工具。经典著作读多了就知道了,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此,我们不妨来一句戏言:企业家不仅要有经营管理能力,而且要有“抗忽悠”能力!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