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住房保障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一个包括内容很广的概念,多跟政策、体系、范围、工作等相联系。关于住房保障的定义,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权威的解释。住房保障一般是指政府为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住房援助,改善其居住条件,满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随着城市房价的迅猛上涨,城市低收人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由于住房支付能力较弱,无力购买商品房或租赁地段较好的商品房,使得其城市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城市住房问题越发严重。由此,在解决中低收人群体住房困境的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并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供应保障性住房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二)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含义较为接近。住房保障制度的含义更为广泛,在实践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可以分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因此,住房保障制度出现了多种形式,如城市的“福利分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住房公积金、农民工公寓与农村的“宅基地”等都属于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从2014年起,我国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种保障模式并轨运行,统称公共租赁住房。
综合学术界各种观点,本书认为住房保障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居住权,国家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城市居住问题方面实施的基本政策措施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方式、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方式、保障性住房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等内容,以及与保障性住房问题有关的政策、方针、目标、措施等,以上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了住房保障制度。由于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等外来人口居住问题较为严峻,我国现在开始重视构建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一般而言,住房保障制度与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由于受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受惠人群一般为本地户籍的城镇居民,对于农民工等外地居民设置了较高门槛,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居住权利。
六住房政策
住房政策是指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运行进行干预调节和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措施。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起步、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房地产业所创造的财税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鉴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和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均非常重视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改善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住房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调节住房的供给与需求,稳定房价,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水平,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住房政策目标。住房政策一般是由住房政策目标和住房政策手段两个部分组成,政府制定并实施住房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居民享有基本的居住权,改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提高整个社会的居住条件和住房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第四节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所提出的研究目标,按照“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要求,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书研究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界定本书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本书研究的内容安排、主要研究方法、突破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研究综述。本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中低收入阶层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分别从消费者的住房支付能力、居住选择行为和低收入者住房保障问题三个维度阐述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