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6863
  • 作      者:
    李勇刚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勇刚,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房地产经济与金融问题研究,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多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研究》针对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住房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依托人口学、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等理论,深入探究农民工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和居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评价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绩效,构建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多层次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进而为拓展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的操作空间,建立健全我国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住房保障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一个包括内容很广的概念,多跟政策、体系、范围、工作等相联系。关于住房保障的定义,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权威的解释。住房保障一般是指政府为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住房援助,改善其居住条件,满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随着城市房价的迅猛上涨,城市低收人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由于住房支付能力较弱,无力购买商品房或租赁地段较好的商品房,使得其城市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城市住房问题越发严重。由此,在解决中低收人群体住房困境的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并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供应保障性住房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二)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含义较为接近。住房保障制度的含义更为广泛,在实践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可以分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因此,住房保障制度出现了多种形式,如城市的“福利分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住房公积金、农民工公寓与农村的“宅基地”等都属于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从2014年起,我国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种保障模式并轨运行,统称公共租赁住房。
  综合学术界各种观点,本书认为住房保障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居住权,国家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城市居住问题方面实施的基本政策措施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方式、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方式、保障性住房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等内容,以及与保障性住房问题有关的政策、方针、目标、措施等,以上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了住房保障制度。由于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等外来人口居住问题较为严峻,我国现在开始重视构建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一般而言,住房保障制度与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由于受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受惠人群一般为本地户籍的城镇居民,对于农民工等外地居民设置了较高门槛,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居住权利。
  六住房政策
  住房政策是指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运行进行干预调节和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措施。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起步、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房地产业所创造的财税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鉴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和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均非常重视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改善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住房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调节住房的供给与需求,稳定房价,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水平,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住房政策目标。住房政策一般是由住房政策目标和住房政策手段两个部分组成,政府制定并实施住房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居民享有基本的居住权,改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提高整个社会的居住条件和住房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第四节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所提出的研究目标,按照“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要求,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书研究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界定本书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本书研究的内容安排、主要研究方法、突破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研究综述。本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中低收入阶层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分别从消费者的住房支付能力、居住选择行为和低收入者住房保障问题三个维度阐述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基本概念
一 流动人口
二 农民工
三 新生代农民工
四 住房支付能力
五 住房保障制度
六 住房政策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案例分析法
四 计量分析法
五 系统分析法
第六节 突破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 实证检验方法的创新
三 政策设计的创新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一 住房选择行为研究
二 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三 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 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二 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三 农民工住房需求状况研究
四 农民工住房选择行为研究
五 农民工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六 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研究
第三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变迁历程
一 改革开放前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变迁(1949-1978)
二 住房制度改革阶段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初步构建(1979-1998)
三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一 政策空白期
二 政策密集期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现状研究
第一节 农民工城市居住状况分析
一 样本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二 农民工城市住房现状的统计分析
三 农民工居住选择行为特征分析
四 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农民工住房保障现状及其住房保障模式偏好
一 农民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机会
二 农民工期待的住房保障模式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分析
一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形成的根源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二 削弱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能力
三 加剧农民工与城市其他社会阶层的隔阂
第五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住房支付能力测度方法
一 房价收入比
二 住房可支付性指数
三 剩余收入法
四 住房机会指数
五 月供收入比
六 房租收入比
第三节 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经济收入
二 住房价格
三 信贷条件
四 住房保障政策
五 其他因素
第四节 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现状分析
第五节 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一 数据来源
二 估计方法
三 变量说明
四 回归结果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行为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农民工居住选择行为的理论分析
一 假设条件
二 离散选择模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估计方法
二 变量选择
第四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方法
一 数据包络分析法基本概念
二 基本原理
三 评价模型选择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二 目标性原则
三 科学性原则
四 可行性原则
五 代表性原则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二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 建设主体积极性亟待加强
二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三 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我国各地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探索
一 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模式
二 农民工廉租公寓模式
三 建筑工棚
四 住房补贴模式
五 住房公积金模式
六 准市民化模式
七 我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得失与未来调整方向
第三节 国外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 国外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实践
二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经验
三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启示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构建新思路
一 基本原则
二 指导思想
三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
四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五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构建需要破解难题
第五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构建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 推进户籍改革,降低农民工住房保障门槛
二 创新保障模式,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
三 界定权责边界,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
四 完善配套政策,破解农民工住房保障难题
五 制定合理规划,优化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
六 加强立法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住房权利
七 创造住房机会,提高农民工住房保障水平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