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公教育2020管理类联考轻松学:综合能力的奥秘(写作)
0.00     定价 ¥ 49.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19262709
  • 作      者:
    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0管理类联考轻松学;综合能力的奥秘(写作)》是针对参加管理类联考的考生推出的写作图书,此书旨在让考生“一看就有思路、一写就有话说”,具有以下特点:
一,将复杂的写作理论日常生活化。写作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力求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写作知识,让考生轻松掌握考试要点。
第二,以动态的思维过程拆解写作技巧。本书以动态的思维过程展现写作思路,同时拆解写作技巧,让考生知道如何思考,如何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公版·2020管理类联考轻松学;综合能力的奥秘(写作)》一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复习指南、写作基础和题型精讲。
复习指南包括认识写作及复习策略两章,主要介绍了联考写作的基本常识,让您对写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为您提供复习建议。
写作基础包括“思想基础——批判性思维”和“表达基础——逻辑与语言”两章,让您既能“想明白”,又“会表达”。
题型精讲部分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章,介绍了两种文体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助考生快速成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复习指南
第1章认识写作
写作是什么?当你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有些诧异?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当年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传阅,还能不清楚什么是写作?写篇作文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当然,也有一大部分人“谈作文色变”,总觉得无话可说。其实,这两类人对写作的认识都是不到位的,联考写作无论是在文体上,还是在写作要求上,都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不同,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笔。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写作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本章将从写作的本质以及写作的大纲两个方面解读联考写作,帮助你真正认识联考写作,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写作的本质
1.为什么考写作
管理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属于研究生考试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家扎堆选择这两个方向,无外乎看中了这两类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招生单位自然也会优中择优,希望招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综合能力考试无疑能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
在综合能力考试中,无论是管理类还是经济类都涉及逻辑和写作。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考写作是为后续学习、研究做准备。在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每年只有少数人有机会接受研究生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你会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这就要求你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想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却能做好研究。而写作其实是换了一种方式考逻辑,它能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考生的思维过程,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如何在试卷中清晰地展现出来的。此外,在研究中,还涉及论文的发表,如果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势必影响思想的传达。因此,考写作有利于选拔出具有研究生潜质的人才。
另一方面,考写作能发现考生是否具有管理潜质。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研究生主要培养管理领域和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而这些高层次人才本身可能已经是管理者,或者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管理者。而管理的核心是人,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如何让我们的管理更到位,沟通更有效呢?其实这就需要管理者能表达清楚,同时论证有力,即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作可以相对全面地反映考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有利于选拔出具有管理潜质的人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楚了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考写作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看写作究竟是什么。
2.写作是什么
写作就是在交流思想。题目代表命题人的思想,你需要根据命题人的思想做出回应,表达自己的认识。你的回应能否获得阅卷人的认同决定着你得分的高低。
既然是交流思想,就涉及双方的互动。首先,你必须能理解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即要听懂命题人说的是什么,这是你正确回应的前提。其次,你必须要让命题人听懂你说的是什么,即你能说清楚,这是你得分的关键。
“听得懂”和“说得清”反映的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管理者必备的一种能力。下面的例子将告诉你这种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例如,某公司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讲述了《生命的悲剧》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
我:“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我:“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老农:“当它是小牛的时候,我就给它拴上了,只不过那时它力气小,挣脱不了。后来,它长大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以为自己还是够不着草料,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了。”
会议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在部门内传达会议精神,下面是两位负责人的发言节选:
甲:“……正因为这头牛知道挣扎无果,所以当它有足够的力气去挣脱的时候也懒得挣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勤奋,不要让懒惰葬送你的自由。”
乙:“……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如果一味地用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不走出自己设置的牢狱,那么终生都无法挣脱那小小的木桩。”
总经理的故事要传达什么意思呢?通过对话可知,思维定式束缚了发展。从“听得懂”这个层面来看,甲认为牛是由于懒惰才不去挣脱木桩,而乙认为是自己的思维定式限制了它的行动,显然甲没听懂总经理的意思,乙听懂了。从“说得清”这个层面来看,甲都“没听懂”就无所谓“说得清”,乙说清楚了吗?其实,乙也没有说清楚,其只是“就牛论牛”,总经理显然不是要说“牛”。
上述例子要传达会议精神,反映的是管理问题。其实,这则故事完全可以出现在写作的材料中。部门负责人向下属传达会议精神,体现在写作中就是你向阅卷人表达你的思想。
当我们认识到写作的本质就是交流思想后,我们需要了解命题人会用什么样的形式跟我们交流思想。请看考试大纲。
二、写作的大纲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解读】
第一,写作考查两种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和文表达能力。
所谓分析论证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分析能力。对所给材料进行解构,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背后隐含的道理等。其二,论证能力。即给出理由对发现的问题或材料隐含的道理进行证明。
例如,萧敬腾在北京开演唱会,结果北京遭遇61年来大暴雨;萧敬腾上海演唱会开票,上海遭遇50年来大台风海葵;萧敬腾原定在天津举行世界巡回演唱会,天津下大雨……因此,广大网友称他为“雨神”。
在上述例子中,网友由“萧敬腾几次演唱会下雨”归纳得到“他是雨神”。仅仅通过几次特殊场景的分析,能否得到“他是雨神”的结论呢?这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可以举出反例来证明上述推理是有问题的。
所谓文表达能力即把我们的分析论证以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阅卷人能读懂你的意思。
对于这两种能力,我们的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分析论证能力,至于文表达能力,只要不影响阅卷人对文章的理解即可。
第二,写作的考查形式: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
论证有效性分析对绝大部分人来讲是比较陌生的,是我们以往的考试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但是难度不大,下面我们具体展开说明。
论说文跟我们高中所讲的议论文类似,但是我们不能再写成高中时那种水平,毕竟是研究生考试,这需要我们看问题更有深度。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1.大纲内容
①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解读】
第一,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
题干是一段论证,即存在论点和论据,但是这个论证是有缺陷的,缺陷不是标点、语病等语言层面的问题,也不是相关数据是否真实的问题,一般是推理过程中的问题。
例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能否得到“劳动力的供应由过剩到短缺”,而不需要过分关注“减少的是345万还是355万”。
第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分析论证中是否存在问题;其二,如果存在问题,原因何在。
在上述例子中,“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未必能得到“劳动力的供应由过剩变短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只能说明劳动力的供应减少了,而“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除了考虑劳动力的供应外,还要考虑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往年的过剩量。
第三,选择若干要点。
既然是选择若干要点,就说明题干论证的缺陷可能较多,不用都找出来。在考试中,通常比较明显的缺陷有6~8处,我们选择4~5处去写就可以。至于怎么挑选,在题型精讲中,我们会详细说明。
第四,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题干给出的论证存在缺陷,因此,其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严格来讲,应该是评论该论证的无效性。评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哪里无效;其二,为什么无效。
通过上面的解读,你是否对论证有效性分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呢?从上面的解读中你也可以发现,找到论证中的缺陷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关键。命题人担心我们无从下手,大纲紧接着给出了分析要点。
②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解读】
在分析缺陷时一般从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四个层面展开。
第一,概念层面。考虑论证中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界定清楚,概念的使用前后是否一致等。
第二,判断层面。考虑有没有自相矛盾、非黑即白的断定等。
第三,推理层面。考虑有没有违反推理要求的情况,比如类比不当、强加因果等。
第四,论证层面。考虑论据能否推出论点。
上述分析要点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具体如何识别缺陷,我们将在题型精讲部分详细展开。那么,在找到缺陷、分析缺陷之后,我们需要写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有什么要求呢?
③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解读】
大纲从四个方面对文章提出了要求:
第一,分析得当。所谓分析得当就是我们找出的缺陷是真实存在的。题干虽然没有缺陷,但强加缺陷;或者原本是A缺陷,分析成B缺陷等,这些都属于分析不当的情形。
第二,理由充分。所谓理由充分,就是对找出的缺陷给出无可辩驳的理由来证明其是缺陷。何为无可辩驳的理由呢?就是你说出来别人无法反驳,只能承认自己的论证有问题。
例如,当一位老师看到从教室里走出来的6个学生都是女生时,断定: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女生。此时,一个男生从教室里走出来说:“老师,你的断定不对。我是男生。”
在上述例子中,男生在质疑老师的断定时,给出了一个反例,这个反例让老师无法为自己的推理进行辩驳。因此,针对老师推理中的缺陷,男生给出了无可辩驳的理由。
第三,结构严谨。所谓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写作的内容。即文章的各部分要完整、过渡要自然、段落安排要合理。
既然是文章就意味着必须有题目、开头、正文和结尾,000万不能像答问答题一样来处理论证有效性分析。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复习指南
第1章认识写作(2)
第2章复习策略(13)
第二部分写作基础
第1章思想基础——批判性思维(16)
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6)
第二节批判性思维与写作(28)
第2章表达基础——逻辑与语言(41)
第一节逻辑是表达的内核(41)
第二节语言是表达的工具(52)
第三部分题型精讲
第1章论证有效性分析(56)
第一节谬误分析(56)
第二节布局谋篇(98)
第三节习作点评(147)
第2章论说文(168)
第一节审题立意(168)
第二节构思提纲(177)
第三节布局谋篇(186)
第四节习作点评(2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