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
0.00     定价 ¥ 49.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301306321
  • 作      者:
    杨明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如何做一个会引导的好家长?
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制订成长规划?
如何看待孩子性格上的“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朋友圈?
……
这些问题本书将一一为您解答。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明,人生与职业规划师,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兼商学院院长,具有20余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31岁获得高级职称。 他也是一位用心投入的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将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孩子成长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悉心指导,成功将女儿送入美国名校。《中国教育报》多次刊登其观点文章。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是一次长跑,孩子们成长路途上会有许多重要的节点,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青春期”无疑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缺乏力量,不缺乏决心,不缺乏行动的意愿,他们缺乏的是方向感。因为没有方向,所以没有目标,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旺盛的精力就没有一个喷涌而出的出口。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定制未来,孩子们就能更容易的找到方向,拥有未来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信心之源、成长之本。
  《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旨在引导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言传到身教,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发现世界、找到方向、做出选择。
  《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配有作者的微课资源,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帮助读者解决青春期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可,有人反对,其中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重要的是,这句话体现出了一种普遍的、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焦虑情绪,这些情绪投射在成年人身上,体现为不停地利用各种媒介(微信、邮件和新闻端口等)去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生怕错过了重要内容;不停地加入各种圈子,生怕被主流社会抛弃;不停地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生怕错过了那个可能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而这些焦虑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是对于无形的起跑线的重视。
通常大家都知道,对于短跑选手而言,起跑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在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中,由于选手实力相当,很可能起跑的那一瞬间,谁能够争取半秒钟的优势,并且把这个优势保持住,谁就能赢得冠军。基于这个认知,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在一开始就形成对其他孩子的优势,家长们把孩子的起跑线不断往前延伸。想要考一个好大学,就要读一个好高中;想要读一个好高中,就要读一个好初中;想要读一个好初中,就要读一个好小学;想要读一个好小学,就要上一个好幼儿园;想要上一个好幼儿园,就要住进幼儿园附近的好社区;为住进一个好的社区,父母要努力赚钱,以便能够买到所谓的学区房;而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就要努力优生;要想努力优生就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最终,起跑线越来越提前。
但是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起跑线上,恰恰忘记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人生是一次长跑,并不是短跑。从家长最关心的学习这个角度看,最好的学校里面仍然有学习很差的学生,教学质量一般的学校里仍然会走出来优等生。那些现在看起来正在掉队的学生的起跑并不比其他人差,但是在后面的跑步当中却被落得越来越远;那些看起来先天不足的学生,在一条路上努力坚持下来,却跑出了很好的成绩。所以起跑线上的那一刻并不能决定孩子们今后是否有社会竞争力,上什么样的学校也不能作为有社会竞争力的标准。那半秒钟的优势在整个长跑过程中很快就会被许多偶然因素消灭掉,而大家因此投入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成本可能也会因此化为零。
第二件事情是,家长们关注了起跑线,却并未关注它的终点在哪里、方向在哪里。我做了2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知负责招聘的部门不会问求职者毕业于哪所高中、哪所初中、哪所小学、哪所幼儿园,更不关心他的父母为了把他优生出来,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多看一下毕业于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问这些也只是要判定求职者是否具备应聘岗位的基础知识,是否接受过相对系统的教育。而且这些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评估这个人是否可能成为一个好员工。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人们寻找人生伴侣,是要查对方的学习经历吗?如果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就会爱上,如果不是就不会爱上?不是的,人们找的不是学习伙伴,是要找能够一起生活一辈子的人,所以最终看的是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好伴侣。因此,检验这个人是否有社会竞争力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他是否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他爱的伴侣、彼此尊重的朋友,是否能组建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是否能做一个好公民。做到了这些,就说明方向是正确的,社会竞争力很强,五项当中有一项没有解决好,就说明这个人的社会竞争力有缺陷。
那么大家可能会说,是不是工作待遇很高、伴侣很漂亮、天天有朋友应酬、能够让家人住上舒适的房子,社会地位就达到了“很高”这个标准呢?每个人可能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要做到这五项,不要说是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还是在路上。而且作为常识,大家知道这一定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时间、经历和事情的累积才能达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常识是,任何事情从量变到质变既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个节点可能是一个化学或者物理方面的变化,也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时期和阶段。孩子们成长的路途上有着许多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在人生轨迹上就好像是一个个弯道,弯道既可以用于超车,也很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们的人生。
“青春期”无疑是这些弯道中最重要的一个。在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中,“最”是一个需要慎用的字,但是由于青春期太特殊了,所以相应地笔者仍然用了“最重要的一个”来形容它,事实上也并不过分。原因有三:
一是处在青春期的人数众多。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中国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两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然而我们都知道,由于外界环境的原因,有些孩子在10岁前就进入了青春期,而有些人即便二十几岁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完成自己的青春期。这两亿人在社会上和家庭当中都是一个很大的变量,这些孩子们的状态决定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的未来。
二是现在青春期给家庭、家长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一方面独生子女在与家长的博弈当中越来越占优势。我记得当年有亲戚在家里威胁孩子要好好学习,其中一个套路就是:“你不好好学习,就别学了,我好好培养你的弟弟或者妹妹。”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这就是通过建立内部竞争机制以形成双方的制衡局面。但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再这么威胁试试?总不好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别学了,我好好培养你的表哥。”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孩子也知道家长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还没达到只顾自己享乐,不管子孙祸福的程度,而且无论是三亩薄田还是万贯家财,大多数家庭的选择都还是传给子孙。所以,底牌都让对方看到了,孩子们就成为游戏的控制方了,现在的孩子太聪明,家长在这场游戏里已经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一旦青春期出现叛逆,战略思维、战术技巧和战斗力也就更强了。30年前我们看到的最过分的青春期叛逆也就是父子对打,因为那时除了家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离家出走没有钱,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哪里也去不了,所以只能窝里斗,搞攻坚战,通过肉体教育直接改变灵魂。20年前看到的青春期叛逆,经常是孩子离家出走,开始出现游击战趋势。不过还好,孩子也跑不远,很多时候可能就趴在哪个网吧里。我就见过一个朋友,晚上像疯了似的挨个网吧找儿子,大半夜的跟网吧老板在街道上吵架,崩溃到破口大骂。最近,一个孩子让我见识到了新手段。这个小女孩刚上初中,她的妈妈想让她出国,特意为她报了一个出国语言培训班。上课前一天,孩子失踪了,打手机要么不接,要么关机,妈妈都急疯了。第二天中午,远在外省的爷爷打电话过来,说孩子拿了户口本,自己买机票去了几千公里外的爷爷家。这里面就包含了大范围迂回、寻找同盟军、建立根据地、转化矛盾方(将自己与母亲的出国留学矛盾转为婆媳之间的孩子教育矛盾)等一系列战略战术技巧。事实证明,父母开始斗不过他们了。最后,并且最关键的是,“60后”的家长在教育意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这批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有所提高,更关注家庭、孩子,所以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牵挂。但由于许多家长并没有经历过青春期孩子教育管理的系统培训,也不了解方法和技巧,难免会有各种过度敏感的反应。过敏到什么程度?可以这么说,基本是有任何事情,首先都不会往好的方面思考,总觉得孩子要么在惹事,要么在惹事的路上。
三是青春期给孩子人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目前社会的道路越来越宽广,生存状态、职业道路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可能性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个性化。而在青春期,孩子们之前从父母那里复制过来的所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因素必然会决定他们今后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方式,以及他们对人生作出判断和选择时的取向。

展开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 1
1 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提升社会竞争力 / 1
针对新的关系和定位,家长要放弃巨人的身份和心理,既然父母不可能在身高、力量、速度、智力上完胜孩子,也就应该早点放下身段,担当另外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是什么呢?应该是教练。教练是什么?一个好的教练自己可能不是冠军,但是他能够培养出好的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父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理,其实不就是教练面对运动员时的心理吗?

2 打开他的眼与心——让孩子重新发现世界 / 21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会发现许多事情有了新的含义,许多事情换一种处理方式会有新的结果和新的含义。因此,对孩子而言,青春期其实是他们经历的一次探险。

3 体验中发现自己——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 39
优秀的教练调教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他通过训练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特性,哪个肌肉群对赢得比赛更有帮助?哪方面的能力还有发挥的余地?而这一余地如果完全发挥出来,可以让成绩得到何等突破?同样,作为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在青春期时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

4 找到属于自己的降落伞——让孩子勾画属于自己的职业未来 / 59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该如何了解孩子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很简单,就是给孩子提供更多了解世界、学习技能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引导孩子们自我观察,让他们认识到应利用好这些机会,弄清楚什么事情最能让他们集中精力、最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最能让他们忘记时间,那件事情就一定是他们最喜欢的。

5 做给他看——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所起的表率作用如何实现? / 77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将来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且愿意尽全力去做的工作,就得表现出对正在从事工作的热爱,让他感受到自己从这份工作能够得到尊重和自豪,让他知道能够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才是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才是找到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力和热情的舞台。

6 从巨人到教练——父母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93
家长要认清青春期对于孩子成长的机会和意义,了解整个变化的趋势,适应并且把握这种趋势,学会借势,不要逆势而为。让孩子看世界、看自己、看未来的前提是家长要探索、学习孩子眼中的世界,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看自己、看未来,父母既可以帮助孩子,同时也能够提升自我。

7 帮助孩子搞清楚三个“W” / 113
做什么事能让你最感兴趣、注意力最集中,不会感觉时间匆匆而过?做什么事最让你浮想联翩、天马行空,最终忘乎所以?别激动,只写三个,写出最先出现在你脑海当中的三个,按照先后顺序写在白纸上,这就是你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无论它们看起来有多么不靠谱,但是它们的确都是你喜欢做的事情,也可能就是你的梦想和今后人生奋斗的方向。

8 让孩子珍惜时间,从珍惜自己的时间开始 / 123
所以,我的孩子知道珍惜时间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因为她看到了我是怎么做的,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么做的好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庸人自扰?我们又何必操心太多?功课做在了平时和自身,比每天一边唠叨让孩子珍惜时间,一边自己各种浪费时间,效果要好上一万倍。

附录 / 133
职业类型 / 138
职业倾向测试 / 140
后记 / 1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