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
0.00     定价 ¥ 2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48615712
  • 作      者:
    夏登山,郭洁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丛书(第二辑)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丛书汇集了以沈家煊教授为代表的海内外汉语语言学界*流学者的近期重要研究成果。作为该系列中的一种,本书探讨了以“自己”为代表的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的约束现象,同时介绍了相关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观点,并对此做出了简要评述,可谓对汉语反身代词研究的有益探索。

展开
作者简介

夏登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主要为语言学和翻译史。


郭洁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成语法理论研究、汉语形态-句法及句法-语义界面研究、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与英语反身代词的短距离照应不同,汉语的反身代词如“自己”可以跨越多个名词短语实现长距离照应,这一现象因此成为检验、修正和评判乔姆斯基句法理论中“约束理论”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围绕汉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约束现象展开了持续的争论。本书以汉语词“自己”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介绍相关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观点并对此做出简要评述。

展开
精彩书摘

(1) a. Chopini thought that Lisztj adored himself'*i/j. (Y. Huang 2000: 19)

b. 老张i告诉老李j说自己i/*j要来。


句(1)a中himself的先行词指向同一小句内的主语Liszt,而无法跨越小句指向主句主语Chopin,是典型的短距离反身代词;(1)b中的“自己”则无法与所在小句的主语“老李”形成共指,而跨越所在小句,与主句主语“老张”共指,是典型的长距离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的短距离照应在所有语言中都是常见的,但并非所有语言都允许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用法,黄衍(Y. Huang 2000, 2013b, 2017a)据此区分了“长距离反身代词语言”和“非长距离反身代词语言”,汉语、日语、现代希腊语等都是典型的“长距离反身代词语言”,而英语是典型的“非长距离反身代词语言”。

长距离反身代词的解读需跨越某种语言结构来寻找其先行词,如句(1)b中的“自己”就跨越了所在的小句。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不同的语言允许反身代词跨越的语言单位表现出一个普遍的蕴涵共性(implicational universal)(Y. Huang 2017a: 128):

句子层面:

名词短语(NPs) > 小句 (small clauses) > 不定式 (infinitives) > 虚拟式(subjunctives ) > 陈述式 (indicatives) 

语篇层面:语篇 >(同一会话中的)不同说话者/话轮

句子与语篇:句子 > 语篇


“>”表示反身代词跨越的语言单位的蕴涵共性关系,即如果一种语言允许反身代词跨越“>”右侧的语言单位,那么一定会允许其跨越左侧的单位。例如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可以指代跨越语篇的先行词,根据这一普遍规律,可以推断汉语一定允许长距离反身代词跨越句子寻找其先行词。


语言学界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界定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如王力(1954)、吕叔湘(1980)、高名凯(1948)和朱德熙(1982)等对反身代词数量持不同看法,Wang & Stillings (1984)、程工(1994b)和董秀芳(2002)等对反身代词语法性质和用法也存在争议,但围绕汉语反身代词及其长距离用法等相关问题,当前学界也有一些广为接受的观点和结论。第一个共识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一般都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反身代词主要有两种形式: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和复合反身代词(“代词+自己”,如“他自己”“我们自己”等)。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中的himself和ourselves等在用法上大体上一致(董秀芳2002,杨小龙2015),而简单反身代词“自己”与英语等其他语言差异比较显著。英语中使用人称代词之处,对应的汉语往往可以,有时甚至是需要使用反身代词,例如:


(2) a. Everyone i thinks he i is very clever. 

b. 每个人i都觉得自己i/他j/*i很聪明。(程工1994b: 8)


句(2) a中使用的人称代词he可与主句主语everyone变量约束,而表达对等意义的汉语例句(2) b必须使用“自己”才能与主句主语“每个人”搭配,如果使用了人称代词“他”,反而会产生异指解读。需说明的是,黄衍(Y. Huang 2000)指出,在某些语境下(2)b中的“自己”还可以用“零形式”ø来代替,并且这一模式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都能成立,如句(3)c所示:


(3) a. 每个人i都说他j/*i喜欢古典音乐。

b. 每个人i都说自己i喜欢古典音乐。

c. 每个人i都说øi喜欢古典音乐。(Y. Huang 2000: 235)


第二,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和复合反身代词(如“他自己”等)在先行词选择和用法等方面都分别有一些较为普遍的特征,黄衍(Y. Huang 2000: 76-78)指出简单反身代词“自己”有如下特征:1) 倾向于选择主语为先行词;2) 倾向于选择具有生命性特征的名词短语为先行词;3) 既可以用于局部的短距离照应,也可以作为长距离照应反身代词;4) 用于长距离照应时一般要求所有先行词在人称上保持一致,换言之,多个备选的先行词在人称上不一致时有可能形成阻断效应(blocking effect);5) 在多重嵌套小句中,“自己”的先行词备选项理论上可以是任一小句的主语,但实际上“自己”所在的小句主语和主句主语往往优先;6) 在适当条件下,“自己”在结构上不受成分统制(c-command)条件的制约。复合反身代词通常有如下五个特征:1) 先行词约束没有主语倾向性;2) 也倾向于选择具有生命性特征的名词短语为先行词;3) 既可以作长距离照应反身代词,也可以用于局部的短距离照应;4) 用于长距离照应时一般没有阻断效应;5) 可以不受成分统制条件的制约。当然,这些普遍特征并非汉语反身代词使用中绝对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但总体而言汉语反身代词的使用表现出这些共同趋势。


展开
目录

1 汉语反身代词与乔姆斯基约束理论1

1.1 汉语反身代词1

1.2 照应理论8

1.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理论取向及约束理论13

1.4 汉语长距离反身照应对约束理论的挑战17

2 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 的句法分析21

2.1 汉语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局域性23

2.2 长距离约束“自己” 的逻各照应39

2.3 小结61

3 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 及其先行词分析63

3.1 “自己” 的长距离约束64

3.2 “自己” 的先行词72

3.3 小结854 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 的语义话语分析87

4.1 反身代词的分类87

4.2 “自己” 的分布89

4.3 阻断效应91

4.4 “自我归属” 及长距离约束“自己” 96

4.5 小结104

5 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 的新格莱斯语用学分析105

5.1 合作原则106

5.2 新格莱斯原则111

5.3 新格莱斯语用学照应理论124

5.4 相关问题141

5.5 小结153

参考文献156

后记1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