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与普通话语音规范
0.00     定价 ¥ 6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01138832
  • 作      者:
    陈会兵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吴(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梁末陈初,卒于唐贞观年间(约550-630年)。据《旧唐书·陆德明传》记载,他少年时受学于鸿儒周弘正、张讥,博览群书,好学善辩。唐统一后,太子李世民征陆德明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并让自己的儿子中山王承乾随其读书,是初唐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据《大唐新语·公直》记载,褚亮写《十八学士写真图赞》,给陆德明的评语是:“经术为贵,玄风可师;励学非远,通儒在兹。”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封他为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唐书·陆德明传》有对其一生行迹的记录。
  《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四库全书·经典释文提要》统计为二百六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诸家训诂。因绝大多数音训原书都已失传,故该书保存的资料就显得弥足珍贵,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推崇此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与普通话语音规范》: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是对汉魏六朝及陆德明当代汉语特殊读音的全面收集和总结,是汉语特殊读音在中古时期的全景表现,体现了汉语丰富复杂的语言发展及运用的事实和规律。
  北宋丁度等人修纂的《集韵》继承《经典释文》,保留了汉字大量的旧音异读,集中体现了汉语中古以前特殊读音的情况。黄侃《文字音韵训诂笔记》:“《集韵》以陆德明《经典释文》为蓝本,《经典释文》集群经音义之大成,《集韵》集韵书之大成。”今天所见古书中的特殊读音许多源于此书,我们正是赖此知道当时汉字的读音及其演变的某些信息。
  北宋贾昌朝以《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为研究对象,编定《群经音辨》,将《释文》中出现的有特殊读音的1126字分“五门”进行归纳分析,是中古时期人们对特殊读音认识的总结。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把《经典释文》中不注音读法或注为“如字”的读音确定为“一般读音”,把“一般读音”以外的其他读音确定为“特殊读音”。
  《经典释文》是用于随文释义训诂的音义书,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因而,其注音释义都是具体的。作为音义著作,与单纯注音记音的韵书在表述语音的方式上有显著差异。根本差异在于音义著作总是注重音与义的结合,如“如字”主要表述的是按照该字常见的读音读,按照常见的意义理解,或者分辨字形,表明某字有没有异体字或其他形体是错误的;还可以分析一个词的语法作用,表明这个词应该按照常见的词性理解,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特定的上下文才能确定。而韵书虽然也往往解释字义,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注音、审音,释义没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义项和相应的读音难以搜罗完备,其注音释义常常只注明一般读音和常用意义。一般说来音义书的特殊读音多于韵书,因而很有必要分析《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表述方式。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重排版)页253:“陆德明在《经典释文》里,凡注音的地方,大概都是读破的地方。可见在中古这种用声调变化来表示形态的方法是很盛行的。”
  黄坤尧先生《(经典释文>动词异读新探》也指出:“陆德明常为一些最浅显、最常见的字注音,如上、下、远、近、好、恶、见、为等,动辄出现三数百次以上,用意在提醒读者,这些都是两读的字,不可随便读作‘如字’,以免曲解文意,贻笑大方。”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确定《经典释文》中没有注音的以及一些注为“如字”(“如字”的情况极为复杂,详见上文有关“如字”的分析)的字词应该就是“一般读音”,凡是注音的字词应该都是“特殊读音”,尽管其中很多没有保存到现代汉语。
  根据万献初先生《(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统计,《经典释文》共注字音70803次,其注音类别分别是:
  1.反切注音:48238次,占所注音切的68.1%。《经典释文》所注的反切与其他字典、韵书和注疏不同,有的是注音,有的是校勘文字,有的是用注音的方式指出假借字的本字,有的注音是指出异体字、讹误字等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陆德明及其《经典释文》
二、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三、前人研究概况
四、本书研究的依据和方法
五、本书的主要任务
附录 关于本书繁简字形使用和读音标注情况的
说明

第二章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
第一节 特殊读音
一、特殊读音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经典释文》的一般读音“如字(依字)”讨论
三、《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表述方式
第二节 《经典释文》音义材料的来源
第三节 《经典释文》特殊读音与一般读音之间的
语音关系

第三章 《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类别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字现象
第一节 《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类别分析
一、由语音原因造成的特殊读音
二、由词汇词义引起的特殊读音
三、由语法、语用造成的特殊读音
四、由文字原因造成的特殊读音
五、其他
第二节 《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语言学分析
一、上古中古汉语单音节词演进的主要途径:衍声、衍形
二、《经典释文》特殊读音体现的汉语字词“感染-替换”演变模式
三、汉语语音区别特征的补偿机制

第四章 《经典释文》特殊读音的历时演变
第一节 《经典释文》对汉魏六朝音义的继承
第二节 《史记正义论例》对《经典释文》的继承和发展
一、注音条例
二、语音规范意识
三、《发音例》对《经典释文》注音的归纳总结
四、《经典释文》和《发音例》对异读的处理
第三节 《群经音辨》对《经典释文》的继承和发展
一、《群经音辨》对《经典释文》的继承
二、《群经音辨》的基本内容及对《经典释文》的发展
第四节 《经史动静字音》《音韵日月灯》对《经典释文》的继承和发展
一、刘鉴《经史动静字音》对《经典释文》的继承和发展
二、吕维祺《音韵日月灯》对《经典释文》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 从《经典释文》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异读词的处理
附录《经典释文》特殊读音演变释例

第五章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与普通话语音规范
一、语音原因引起的特殊读音规范
二、词汇词义原因引起的特殊读音规范
三、语法语用原因引起的特殊读音规范
四、文字原因引起的特殊读音规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