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穿越周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0.00     定价 ¥ 5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20713344
  • 作      者:
    张明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有一个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多年来,他们在很多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问题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有时与政策相契合,有时与政策相背离,但由于声音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框架与逻辑的支撑,因此他们的观点受到很多学者、市场人士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书是这个团队多年来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本书是了解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的重要参考,大到对于国际关系,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小到对于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阅读本书之后都会有所启发。

  本书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未来将会何去何从?

  经济学家如何理解人民币的“外升内贬”?

  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对是错?

  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人民币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

  人民币当前的国际地位究竟如何?

  人民币能够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吗?

  人民币国际化究竟应该从周边做起还是从离岸市场做起?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金融博物馆第二届中国青年金融学者与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势在必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针对这个两个问题分别阐述了明确的观点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梳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改革经历了几个很重要阶段,但总体来看,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是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是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人民币汇改的大方向是走向市场化,但这一过程也面临周期性波折,2015年811汇改之后汇率形成机制的频繁变化就是明证。

  下篇主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2009年以来至今,中国央行一直在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即鼓励跨境贸易与投资进程中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中国央行与其他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总体来看,人民币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取得快速进展,但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速度明显放缓。本书认为,跨境套汇与套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与放缓。而在新形势下,中国央行亟需转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崛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注定会走向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注定会成长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这是能够穿越周期的长期趋势。然而,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依然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张明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纪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过去11年中,他和他的队友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管制等问题。我认为他们这个团队的优点,是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和批评的建设性。由于有了这样的精神,再加上勤奋好学,他们终于成为一只在经济学界广受好评和被政府部门关注的研究团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余永定


人民币成为世界关键货币之一,既可以是中国成功复兴的结果,也可以是原因。如果希望的是后者,那么中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便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前提条件。阅读本书无疑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张明研究员经济学理论功底深厚、思维缜密,且理论和现实问题均密切关注,是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中的佼佼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这个领域中研究成果的荟萃,是此领域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专著之一,其中许多论述和见解已经变成中国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中的现实,也反映了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对中国改革开放实际进程的理论贡献。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顺势而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短短几年内快速发展,却在2015年汇率中间价改革之后迅速步入缓行期。汇率灵活度不够,终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障碍。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往前走?人民币国际化又怎样再出发?张明博士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位学术素养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他的一些重要观点都曾引起社会的关注甚至争论。他的新作同样令人惊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


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具有结构性变革的特征,对其研究应该拥有长期视角,而不是囿于短期观察。在政策制定上,更应避免短期化行为。本书中反映了张明研究员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成果精华,非常值得一读。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


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发展与国家崛起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货币是金融发展的核心所在,其内外价格波动、市场交易规则及相关的信用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获得稳定增长,其国力能否得到可持续提升。本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无疑是对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见证,更洞见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国际化的未来。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晓


汇改是中国开放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最后一个闯关使命,关系到中国在全球的金融地位。本书多维度分析人民币汇改历史,温故知新,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了可行路径。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展开
目录

上篇人民币汇率改革:升值周期与贬值周期下的复杂改革尝试

第一章  从七个维度来理解汇率制度选择

第二章  “外升内贬”: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的挑战(2005—2010)

第三章   激荡八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之路(2005—2012)

第四章  过河十年:人民币汇改的复杂探索(2005—2014)

第五章  811汇改前后:改革步入深水区

第六章  811汇改一周年:自由浮动的艰难尝试

第七章  811汇改两周年:慎言升值新周期

下篇人民币国际化:经历升降周期后的再出发

第八章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际金融新战略

第九章  三箭齐发: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条主线

第十章  透视“跛足”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十一章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主战场

第十二章  剖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在岸离岸套利现象

第十三章  基于跨境资本流动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观察

第十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人民币亚洲化做起

第十五章  通过天然气交易人民币计价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附录    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对是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