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短篇小说卷
0.00     定价 ¥ 285.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21205480
  • 作      者:
    孟繁华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卷收录的短篇小说作品既是当代文学史上诸多名家的代表作,极具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又以不同的形式共同反映着历史的旋律与时代的主题;极具有艺术的价值,又富有思想的深度,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
作者简介

孟繁华,山东邹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 年度批评家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文学研究。

主要著作:《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传媒与文化领导权》《想象的盛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众神狂欢》中文、韩国文版等十余部;主编有:《90年代文存》《先锋写作文丛》《短篇王》《布老虎中篇书系》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理论、评论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庆祝70周年这个盛大的节日,展示共和国70年来的文学创作成就,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学自信,推动中国文学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本套具有相当规模的名家名作书系。本卷为短篇小说卷,共5卷,收入萧也牧、朱定、孙犁、赵树理、玛拉沁夫、李准等名家的名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一、“真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我的妻却是贫农出身,她十五岁上就参加革命,在一个军火工厂里整整做了六年工。

三年前我们结了婚。当时我们不在一起,工作的地方相隔有百十来里,只在逢年逢节的时候才能见面。所以婚后的生活也很难说好还是坏。只是有一次却使我很感动:因为我有胃病,一挨冻就要发作,可是棉衣又很单薄!

那年,正快下雪的时候,她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背心,还附着一封信,信上说:

 

……天快下雪了!你的胃病怎样了?真叫我着急得不知道怎么着好!我早有心给你打件毛背心,倒也不是羊毛贵,就是钱凑不够!我就在每天下午放工以后,上山割柴火,可见天气太短了!一下工,天很快就黑了!所以一直割了半个多月,才割了不少柴火,卖给厂里的马号里了。卖了两千块边币,称了两斤羊毛,问老乡借了个纺车,纺成了毛线,打了这件毛背心!

因为我不会打,打得又不时样又尽是疙瘩,请你原谅!希望你穿上这件毛背心,就不再发胃病,好好为人民服务……

 

我读着这封信,我仿佛看到了她那矮小的身影,在那黄昏时候,手拿镰刀,独自一个人,弯着腰,在那荒坡野地里,迎着彻骨的寒风,一把、一把、一把地割着稀疏的茅草……

她这样做,完全是为着我!为着我不挨冻,为着我“不再发胃病,好好为人民服务……”突然,我流泪了!可是我感到了幸福!

两年以后的秋天,我们有了小孩,组织上就把我们调在一块工作。那时,我们住在一个叫“抬头湾”的山村里。

每当晚上,我在那昏黄的油灯下赶工作,她呢,哄着孩子睡了以后,默默地坐在我的身旁,吃力地、认真地、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大楷……

山村的夜是那样的静寂,远远地能听见“胭脂河”的流水,“哗哗”地流过村边。时间该是半夜了吧,我想她又是照顾孩子,又是工作……一定是很累了,就说:“你先睡吧!”她一听我的话,总是立刻睁大了有点蒙眬了的睡眼:“不!”继续练她的大楷……直到我也放下工作。

早上,孩子醒得很早,她就起来哄:“嗯嗯……听妈妈的话,别把爸爸扰醒了……”孩子才几个月大,当然不懂得,还是嚷!于是她就蹑手蹑脚地起来,抱着孩子,到隔壁老乡屋里的热炕头上哄着去了。

闲时,她教我纺线、织布;我给她批仿,在她写的大楷上画红圈,或是教她打珠算,讨论土地政策……

每天下午,孩子睡着了,我们抬水去浇种在窗前的几棵白菜;到沟里帮老乡打枣,或是盘腿坐在炕上,我搓“布卷”(棉花条儿)、拐线,她纺线,纺车“嗡嗡”地响,声音是那样静穆、和谐……

虽然我们的出身、经历……差别是那样的大,虽然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那样的不同:我成天坐在屋子里画统计表、整理工作材料;她呢,成天和老百姓们打交道!……但在这些日子里边,我们不论在生活上、感情上……却觉得很融洽,很愉快!同志们也好意地开玩笑说:“看你这两口子,真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

但是,不到一年的光景,我们却吵起架来了,甚至有一个时候,我曾经怀疑到:我们的夫妇生活是否能继续巩固下去?那是我们进了北京城以后的事。

 

二、“……李克同志:你的心大大地变了!”

 

今年二月间,我们进了北京。这城市,我也是第一次来,但那些高楼大厦,那些丝织的窗帘、有花的地毯,那些沙发,那些洁净的街道、霓虹灯,那些从跳舞厅里传出来的爵士乐……对我是那样的熟悉、调和……好像回到了故乡一样。这一切对我发出了强烈的诱惑,连走路也觉得分外轻松——虽然我离开大城市已经有十二年的岁月,虽然我身上还是披着满是尘土的粗布棉衣……可是我暗暗地想:新的生活开始了!

可是她呢?进城以前,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深山、大沟和沙滩,这城市的一切,对于她,我敢说,连做梦也没梦见过的!应该比我更兴奋才对,可是,她不!

进城的第二天,我们从街上回来,我问她:“你看这城市好不好?”她大不为然,却发了一通议论:那么多的人!男不像男女不像女的!男人头上也抹油……女人更看不得!那么冷的天气也露着小腿;怕人不知道她有皮衣,就让毛儿朝外翻着穿!嘴唇血红红,像是吃了死老鼠似的,头发像个草鸡窝!那样子,她还觉得美得不行!坐在电车里还掏出小镜子来照半天!整天挤挤嚷嚷,来来去去,成天干什么呵……总之,一句话:看不惯!说到最后,她问我:“他们干活也不?哪来那么多的钱?”

我说:“这就叫作城市呵!你这农村脑瓜吃不开啦!”她却不服气:“鸡巴!你没看见?刚才一个蹬三轮的小孩儿,至多不过十三四岁,瘦得像只猴儿,却拖着一个气儿吹起来似的大胖子——足有一百八十斤!坐在车里,跷了个二郎腿,含了支烟卷儿,亏他还那样‘得’!(得意,自得其乐的意思)……俺老根据地哪见过这!得好好儿改造一下子!”

我说:“当然要改造!可是得慢慢地来;而且也不能要求城市完全和农村一样!”

她却更不服气了:“嘿!我早看透了!像你那脑瓜,别叫人家把你改造了!还说哩!”

我觉得她的感觉确实要比我锐利得多,但我总以为她也就是说说罢了,谁知道她不仅那么说,她在行动上也显得和城市的一切生活习惯不合拍!虽然也都是在一些小地方。

那时候,机关里还没起伙,每天给每人发一百块钱(旧币),到外边去买来吃。有一次,我们俩到了一家饭铺里,走到楼上,坐下了。她开口就先问价钱:“你们的炒饼多少钱一盘?”“面条呢?”“馍馍呢?”……她一听那跑堂的一报价钱,就把我一拉,没等我站起来,她就在头里走下楼去。弄得那跑堂的莫名其妙,睁大了眼睛,奇怪地看了我们几眼。当时,真使我有点下不来台,说实话,我真想生气!可是,她又是那样坚决,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她走!



展开
目录

卷一 目录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关连长 朱 定

山地回忆 孙 犁

登记 赵树理

锻炼锻炼 赵树理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玛拉沁夫

不能走那条路 李 准

李双双小传 李 准

初雪 路 翎

检验工叶英 南 丁

党费 王愿坚

七根火柴 王愿坚

黎明的河边 峻 青

风雪之夜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 王汶石

在悬崖上 邓友梅

小巷深处 陆文夫

喜鹊登枝 浩 然

新婚 浩 然

禾场上 周立波

湘江一夜 周立波

改选 李国文

红豆 宗 璞

三年早知道 马 烽

结婚现场会 马 烽

热处理 曲 波

 

卷二 目录

 

百合花 茹志鹃       1

草原上的小路 茹志鹃       9

杜子美还家 黄秋耘      30

赖大嫂 西 戎      36

广陵散 陈翔鹤      48

黑掌柜 郭澄清      68

取经 贾大山      76

班主任 刘心武      84

伤痕 卢新华    105

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116

小镇上的将军 陈世旭    143

记忆 张 弦    158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