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微南京·漂泊在故乡
0.00     定价 ¥ 36.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59813831
  • 作      者:
    薛冰(薛兵)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著名文化学者薛冰先生首次展现他与南京城之间几十年的情缘。

2. 南京城的变与不变、传承和发展,都在薛冰的生花妙笔下,跟着他走一走文化名城南京的大街小巷。

3. “微南京”丛书首部作品,由“世界*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领衔设计,布面平装,雅致简洁。

《漂泊在故乡》是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著名文化学者薛冰先生的新作,书写自己近70年来在南京城各处辗转生活、工作的经历。这也是他首次展现自己与南京城之间几十年的情缘,回顾每个不同人生阶段所处之地的历史文化,折射出南京城几十年的变化发展。薛冰先生期待自己做出的示范,能让更多的人、从更多的侧面,说出自己的南京故事。

《漂泊在故乡》是“微南京”丛书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微南京”丛书立足于呈现个人的南京故事,旨在小切口、个性化地反映近现代南京的城市文化,视角新颖、细节丰富,触及南京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微”不仅指研究的切入点精微,也指有关城市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同时还注重篇幅的短小精悍。“微南京”是对南京城市文化的微记录,也是城市“微观史学”研究的深化。


展开
作者简介

薛冰,原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现担任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旧家燕子》《古稀集》,文化随笔集《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金陵女儿》,地方志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读南京》等50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按时间先后逐个记录了作者近70年来在南京生活和工作过的十几处地方,如汉西门、新街口、夫子庙、清凉山、丁家桥、肚带营、秦淮河等地。它们散布于南京的城南城北、城东城西,每一处都与作者特定的人生阶段紧密相关。而对每一处的记述也都打上了个人记忆和相关历史的烙印,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南京某一时空的城市印记。本书虽是一部微型的个人生活简史,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化和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的情感历程。书中亦有南京名画家的手绘插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对比来反映个人心路历程和时代变迁中的细节信息。


展开
精彩书摘

夫子庙

 

一九八三年春天,我被借调去南京市文学讲习所,为函授学员编教材,编辑部就设在夫子庙青云楼二楼。前后一年时间,每日在夫子庙、贡院街进进出出,我对秦淮河历史文化、老城南民风民俗的了解,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

青云楼位于贡院西街的西侧,当时临街通道的门额,写的是“人民游乐场”。这条通道原是学宫的北甬道,现在已没多少人弄得清楚,都当成游乐场的东门了。因为大成殿在南京沦陷时被日寇烧毁,四十余年没有重建,殿基连同学宫、东西市场、庙前广场,便被辟为各种民间游艺表演的场所,间杂着手工艺品、旧货文玩的摊铺。我小时候,到夫子庙逛游乐场、吃茶点,是令人期盼的大事件。青云楼坐北朝南,是夫子庙建筑群屡经浩劫而幸存的历史建筑之一,据说始建于明代,初为三层,太平天国战乱中遭毁,同治年间重建为两层,楼上藏书,楼下供科举考生阅览,檐下高悬“青云楼”横匾。民国年间,南京通志馆曾设于此,一度易名“徵献楼”。我们编的玩意儿固不能与卢冀野先生所编《南京文献》相比,但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渊薮,心中是颇引为自豪的。

沿着东墙外的楼梯直上二楼,是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通间,铺着地板,因为刚经过修缮,南面一排木框玻璃窗明光透亮,窗下是半截板壁。我们四个编辑年纪相仿,将办公桌两两相对拼成个大平台,安放在西南角窗下。主编的办公处靠东南,进门处横着收发的小条桌。当年“文学热”,信件稿件每天都是整邮包地送过来,大家也就忙得不亦乐乎。

青云楼西邻,原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其时被改作小剧场,称梨香阁,门额“梨园”。泡茶听戏,算是夫子庙戏茶厅的一缕余脉。当年多是民间小班的越剧、扬剧和淮剧,演员在台上卖力地唱念做打,观众在台下旁若无人地韶,他们享受的其实只是那一种氛围。冬春天寒,时或有演员提着戏装下摆直奔南面的厕所,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路过的游客看得一惊,转过念头便不免失笑。

梨香阁前真的有一棵老梨树,春天满开白花。梨花谢尽石榴红,旁边那棵石榴也有上百年了。西边还有几棵高大的老槐树,南对明德堂,北向尊经阁,都是幸存的历史建筑。明德堂的匾据说是文天祥写的,令人肃然起敬。两层的尊经阁略显破败,后来因为要建秦淮区文化馆大楼,就被拆掉了。

游乐场终日熙熙攘攘。只有当夏日的雷雨将至,黑云压城,繁华顿退,显露出空旷的废墟,才能让人领略史事的苍凉。而泮池畔的两种明代遗物,北岸整石雕琢的几十架石栏杆,南岸绵延百米的赭红大照壁,则成为另一种注脚。

站在文德桥上,可以看到南岸的乌衣巷口,清一色寻常百姓家。有小径东去,迤逦通向白鹭洲公园,便是名闻遐迩的大石坝街。北岸贡院街临河一线,是新改名萃园的秦淮小公园,红廊蜿蜒,高树浅草,野趣盎然。沿岸河房,高低错落,各具姿态,而都有阶梯下达水面,使人可以遥想旧时灯船与河房的互动,那才是“桨声灯影”的真实内涵所在。萃园东北端的出口,开向龙门街,迎面孤零零的明远楼,是江南贡院建筑群最后的遗存。数十年大张旗鼓“打倒孔家店”,龙门街早成一片杂货店,街口那座两层楼,“永和园”的仿古牌匾,气势远胜于明远楼。


展开
目录

前  言     001


海陵洲     005


汉西门     017


新街口     030


“三层楼” 041


大厂镇     050


夫子庙     062


明故宫     072


清凉山     082


丁家桥     095


肚带营     109


颐和路     124


堂子街     137


秦淮河     15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