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研究:享受科学生活》:
我们夫妻二人终于在这个问题上达成高度一致:为儿子提供在美国购买住房的经济支持。
原本妻子想为儿子在南京买一套酒店式公寓,让儿子携女友体面地过上小资生活,但是遭到我的强烈反对。我认为,在现行政策与经济环境下,不仅没有买房的必要,而且我们也没有买房的精力,即我们没有购置商品房的资金与经验。况且,最近几年,如果儿子回国的话,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多购置一套住房实在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目前,在我的名下有两套住房,都是从学校“分配”得到的房子:一套是具有房改性质的高层住宅,另一套是具有集资性质的跃层住宅。此外,还有一套是挂在我父亲名下但是由我支付房款购买的房改性质的多层住宅。如果以后真有必要,我们可以将这套房子收回不再出租,重新装修之后提供给儿子回国度假居住。
在中国各大城市房价一再飙升之际,美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却一跌再跌。既然在中国买不起房,何不到美国另辟蹊径?儿子开始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读博士,至少需要5-6年,如果再做1-2期博士后,至少需要3-4年,那么近10年内他都会在美国度过。难道还像在加拿大读本科那样,他一直靠租房度过未来十分艰难的学术研究起步的阶段?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尽绵薄之力和儿子一起在美国“供房”一套,不知是否可行?
我们不是投机。目前(2010年)美国房市处于40年来仅见的低房价时期,又适逢人民币汇率上升,在目前美国失业率攀升、房地产业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许多人希望美国空置的房产能更多地被购买力极强的中国市场消化。不过,我们根本就不会趁美国“两房”引发的次贷危机之际去美国“抄底”,企图“吃进”美国的不良房产,还不至于这么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华侨银行举办的探讨在高通胀下的中国经济格局的“春天论坛”(2011年4月22日)会上,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对于老百姓如何抗通胀,去美国买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美国5年内房市价格不会上涨,但由于正处于价值洼地,故有很好的保值功能。
其实,美国的房屋是要收房产税的,那是房产屋主每年向当地市政府交纳的税种。一般讲,房产税是用于市政、学区、社区大学及其他政府机构,属联邦个人所得报税扣税项目,也可用于抵扣州所得税扣税项目。房产税一般按年计,房价越贵,房产税越高;一般每年要缴纳总房价的2%,而且房产税是根据房子的实际价值来征收的,房子升值了,如果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率通常并非是固定的2%),房产税值也随之增加。这部分税费往往比月供还要高。
我们也不是投资。我们对中国仍然极具升值空间的房地产业,都没有兴趣与能力做投资,怎么会飘洋过海来到这个几乎不存在房地产业的国家投资房产进行保值与增值?美国的地产与房产是两个产业,因为美国对土地和地面建筑物是分别征税,房款仅仅是购买住房的一部分,当然仍然是支付的主要款项。此外,购买者还要缴纳土地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房产交易都要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包括律师、房地产经纪、验房师等,这也是一笔必要的费用。像儿子这样还不是美国公民的人还需要额外缴纳一定的房产税,所有这些费用占总房价的1%-1.7%。一旦拥有房产后,每年还要交房产税、物业费、房屋保修费等税费,每年平均支出的税费约房价的2%左右,当然各州的征税标准和税率各不相同。不过2009年通过的《美国复兴法案》规定,对购买第一套自住房的贫困家庭给予一定金额的课税扣除。该优惠政策不知现在是否还在延长期?
我们只是单纯地为儿子能够“安居乐业”,顺利地完成学业,在美国能够健康生活。为了“乐业”,需要“安居”;当然“安居”,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种途径。有了房子便成了“地主”,让儿子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稳定高于一切。有研究表明,拥有房产能够使人们的社会参与度更高,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更出色。美国是鼓励消费的国家,目前在美国坚持买房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外国移民,购买房产能使他们获得安定感,赢得社会尊重;二是收入较高、较稳定的中产阶级,他们有购房置业的基础;三是持有传统观念的美国人,他们把拥有的房产看作个人最大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买房比租房更合算,他们喜欢买房,也买得起房。在美国买房大多数是买二手房,很少有买新房的。在美国拥有房产与是否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无关,外国人不需任何社会担保或其他许可证,只要提供身份证明,获得签证合法入境,就可以购买房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