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汉语语法难点释疑
0.00     定价 ¥ 59.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800522024
  • 作      者:
    郑懿德,马盛静恒,刘月华,杨甲荣
  • 出 版 社 :
    华语教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懿德(Zheng Yide),Assoc.Prof.and Dir.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2nd Dept.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Beijing Lang.Inst graduate of Chinese Dept.,Xiamen Univ.1965.Experienced in TCFL,she has written over 20 essays and co-authored many books on Chinese grammar and dialects,including《<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汉语常用词语例解 》,etc.
  
  马盛静恒(Ma Sheng Jingheng),Assoc.Prof.and chairperson,Dept.of East Asian Languages,Williams CoIl.; guest prof.at Wellesley Coll.,received phD in Linguistics
  from Univ.of Michigan, 1983.Her main essays include "A Study of Two Patterns for Simultaneity in Mandarin","Som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of GUO and LE","A Study of the Mandarin Chinese Verb Suffix ZHE",etc.
  
  刘月华(Liu Yuehua),Prof.and Dir.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Dept.of Lang.&Lit.,Beijing Lang.Inst.,graduated with M.A.from Beijing Univ.1965.She has been engaged in TCFL and training TCFL instructors since 1974 and,besides over 30 essays,co-authored《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美常用汉语教材句型统计》,《趋向补语通释》,etc.
  
  杨甲荣(Yang Jiarong),Assoc.Prof.at Central Inst.of Nationalities where she graduated from Dept.of minority Lang.& Lit.in 1956.Since 1965 she has been engaged in TCFL and published essays including谈少数民族和外国学生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国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原则,etc.
展开
内容介绍
  以汤瑞哲先生为团长、李又安女士为副团长的美国汉语教师代表团和以吕必松先生为团长、林焘先生为副团长的中国汉语教师代表团于1983年7月20日至23日、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会上确定了十三个合作研究项目。《汉语语法难点释疑》为合作项目的第二项。
  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外国入学习汉语语法主要是教给学生语法规则,而不是语法理论知识。因此,编写教材的基本出发点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语**语、语法理论,而在于注重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与教汉族人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重点都不尽相同。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但象本项目研究的“了”“着”“过”“是……的”“在”“呢”这六个语法点,是汉语用以表示时态的语法点,这几个语法点出现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外国人误用率很高,因此,当在美国执教多年的马盛静恒教授提出合作编写这几个语法难点释疑的项目时,立即得到中国同行的赞同。几年来,我们在大量搜集、阅读、吸收现有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服务的《汉语语法难点释疑》,力求采用外国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详解它们的用法规律,尽可能说明它的使用条件,即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全书本着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实用性原则,编有大量的练习,每引进一步,随即配上一个练习,旨在指导外国人真正有效地掌握这六个语法难点的正确用法。六个条目之间也进行了适当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为了便于外国人学习,例句及练习均标有汉语拼音,书后附有练习答案。练习有易有难,由易及难,可供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及老师教学之用。
  《汉语语法难点释疑》执笔分工如下:1.“了”的用法——马盛静恒;2.“着”的用法——刘月华;3.“过”的用法——刘月华;4.“是……的”的用法——杨甲荣;5.“在”的用法——郑懿德;6.“呢”的用法——郑懿德。卫德泉同志曾参加过《汉语语法难点释疑》第一阶段的有关研究资料的搜集工作。
展开
目录
壹、“了”的用法
一、“了”表示情况的改变
二、“太/最了”强调主观见解
三、“快/就要了”表示情况就要改变
四、“动词十了十时量词语+(名词)+了”表示某种活动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若干时间
五、“动词十了十数量词十名词十了”表示某种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若干数量
六、“动词十了十时量词语+(名词)”表示某种活动在过去曾经进行了若干时间
七、“动词十了十数量词+(名词)”表示某种活动在过去完成的数量
八、“时间词十没(有)+动词十了”表示某种活动有若干时间没有发生
九、“动词十了十宾语十了”表示某种活动已经完成了也表示事态有了变化
十、“动词十宾语十了”表示某种活动已经完成或表示情况的改变
十一、“了”在结果补语、“被”字句、“把”字句中表示活动的完成
十二、复习题

贰、“着”的用法
一、“动词+‘着’”表示事物存在的状态
(一)“动作动词+‘着’”表示状态
(二)”着“与”在“的比较
(三)此类句子的结构特点
二、表示人的姿态
三、“动词+‘着’”表示动作的持续
(一)“着”用在表示动作的动词后,表示一个动作在持续进行
(二)句子的结构特点
(三)“着”与“在”、“呢”比较
四、“动词+‘着’”表示伴随动作
五、“着”的成句作用
六、“着”的其它用法

叁、“过”的用法
一、“过”的意义
二、什么时候用“过”?(Ⅰ)
三、什么时候用“过”?(Ⅱ)
四、“过”与“了”用法比较
五、“过”与时间状语
六、“过”可以结合的词语
……
肆、“是的”的用法
伍、“在”的用法
陆、“呢”的用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