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他者和他性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道德他者”、雅克·拉康的“镜像他者”、雅克-德里达的“整体性他者”,等等,这为文学他性研究的出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能。《他性理论与文学他性研究》将当代哲学与批评中的他性理论引入文学理论研究,指出文学主体具有主体性与他性的二重性。主体性与他性的张力互动,不仅是推动文学主体话语生成、确立和更新的内在动力,也是解读当下文论话语面临困境的学理原由,还是推进后现代语境下文学主体研究的基本内容。从这样的视角解读作品和人物,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中的贾环和《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等都是典型的他者形象;贾樟柯以电影的真实面貌展现人的生存经验,无论是在电影题材、呈现方式还是影像叙事上,都带有明显的他性取向。可见,文学他性研究能深层地揭示文学自身的结构状态和生存境遇,无论是对深化文学基本理论的认识,还是对把握当下文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