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杰拉德·维兹诺文学创作的阈限美学
0.00     定价 ¥ 55.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05161126
  • 作      者:
    王微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微,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数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外国文学研究》和《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杰拉德·维兹诺文学创作的阈限美学》借助后现代文学跨学科批评视野与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文学阈限性为美国本土裔文学研究拓展新的研究机遇与发展空间,依文学阈限性中的基本属性,临界性、异质性、矛盾性,混杂性与交融性为基本维度与文学特征,层层剥离分析杰拉德·维兹诺文学创作思想中的阈限美学,使美国本土裔文学走入世界文化大的生存环境与优选化色彩斑斓的生存空间,使得世界少数族群民族文学研究未来发展更具张力、机遇与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杰拉德·维兹诺文学创作的阈限美学》:
  维兹诺作品呈现他本人作为混血作家所创作的混血文本,具有临界于两种文化、异质于两种文化、充满了矛盾与混杂等多元本质的根本特点。这些特点将自由、存在、生存、缺席、后裔、魔法师、恶作剧者、阿辛尼卡共和国、第四人称、图腾、象形神话等作品中反复重现的意象与主题予以了有效的串连,他们从不同侧面关注维兹诺创作的两个主题,也是运用文学阈限性阐释维兹诺作品所具有的两个阈限主题:生存和后裔。而其二者紧密相连,不仅具有临界性、异质性、矛盾性和混杂性等文学阈限性特征,而且成为维兹诺所有作品的生存隐喻与阈限后裔主题。可以由此透视维兹诺文学创作思想中的阈限性:
  首先,对于维兹诺,在承认他的作家身份的基础上最好不要完全拘泥于他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认识,而更应该看到他是一个社会学家与社会活动家,这种界定并非严格,但是由此可以看到维兹诺在作为一个作家、大学教授的社会身份基础上的社会责任心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一方面,维兹诺作为混血齐佩瓦族印第安人,跟随父亲具有明尼苏达州白地保留地在册本土裔身份的同时,他也是第一代出生于保留地外、从出生就生活在城市中的本土裔后裔。自小父亲被当街杀害,凶手未抓到;母亲是瑞典裔白人后裔,辗转多个城市在餐馆打工,生活水平低下,对维兹诺不关心,时时将他寄养,维兹诺的童年在辗转中度过;十八岁后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当兵参军、美国海外驻军到日本,回国后上大学、当记者、读研究生,直到结婚生子,到大学当教授,办出版社,人生经历丰富。他所参加的社会活动、社会组织也很多,致力于帮助更多的本土裔改善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但有时即使维兹诺能够帮上忙,也由于许多本土裔人没有文化、没有城市生活技能和不能够融合于城市生活而不得不重新回到保留地。另一方面,维兹诺是一位作家,他写诗歌,并创造性地将本土裔梦歌与日本俳句诗歌结合;创作小说,其中的帕特尼亚后裔小说和融合了自身教育经历背景的教育小说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当真正看到维兹诺的评论类、特别是评论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时,人们很难看到一个纯粹为了文学、为了文学的艺术而文学的文学家。在维兹诺的所有评论集中,在自我阐释中,人们看到的是他对于本土裔文化、文明的关心、真心和对于本土裔后裔的忧心与生存思考,作品融合族群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由此反观维兹诺小说和诗歌读者的理解会更为透彻,他的文学(小说和诗歌)是为着自己的所有创作思想和创作主题,以生存和后裔为核心的凝结、展演与复活,至于这种文学艺术之美则是作品在完成之后所呈现的本土裔文学美学了。因此,在研究维兹诺作家作品的阈限性时更应着眼于以整体的视角看待“维兹诺的”阈限性,不能够仅仅拘泥于他的文学作品中,而应看到的是一个有责任心、使命感、为自己族群的生存和发展而疾呼的文学老人的全部生命与精神,而文学阈限性仅仅是分析这个文学老人灵魂的一个渺小视角。
  其次,维兹诺血统混杂,血缘混杂带来思想意识的混杂。对于居于两种冲突性极为明显的文化之间而言,维兹诺的身份混杂。并非所有具有混血身份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混杂质感明显,但在维兹诺的作品中混血、混杂所带来的在思想意识和身份自识上的混杂不可避免,而且也成为维兹诺解开后裔生存出路的一种思想来源。虽然在作品中倾向于本土裔的或辉煌或屈辱历史、文明、口述传统、保留地文化、生存、魔法师故事等典型本土裔文化,但是他从来没有站在绝对的立场上否认白人在当代的发展,虽然他也控诉白人的残酷剥削、殖民、屠杀和压迫。因为他的血液中毕竟还有白人的影响,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毕竟在完全白人的环境中长大,还作为美国国家形象——士兵参加美国海外驻军,还有他从小而来的教育背景,甚而在美国的大学里讲授本土裔文化,为本土裔文化与文学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科建设而振臂一呼。
  ……
展开
目录
绪论 杰拉德·维兹诺文学创作中的阈限美学

第一章 “美国猴王”杰拉德·维兹诺
第一节 生平介绍
第二节 文学成就
第三节 写作风格

第二章 杰拉德·维兹诺作品主题
第一节 阈限主题:生存美学
第二节 阈限主题:“第四人称”后裔
第三节 维兹诺文学创作思想中的阈限性

第三章 临界性:相对于主流文化的边缘身份
第一节 社会身份边缘化:《熊岛:糖角战争》
第二节 族群阈限意识:《近岸:诗选》
第三节 俳句诗歌中的“避世幻境”:《乌鸦之爱:新俳句诗集》

第四章 异质性:相对于主流文化的异质张力
第一节 本土裔口述传统的迷失:《死者之声:在新世界中的自然痛苦》
第二节 生存于文化罅隙:《悲伤者: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
第三节 共建龟岛飞地:《大地潜水者:混杂血统部落叙事》

第五章 矛盾性:与主流文化的差异性
第一节 本土裔后裔小说:《自由之魔法师:一个荒野贵族的部落后裔》
第二节 混杂身份与矛盾意识:《哥伦布后裔》
第三节 聚合与交融趋势:《热线治疗师:一部关于几乎·布朗的小说》

第六章 混杂性:与主流文化的聚合交融
第一节 部落人民混杂与矛盾的内心风景:《内心风景:自传的神话和隐喻》
第二节 混血生存叙事:《显见方式:后印第安生存叙事》
第三节 文学阈限悖论:《本土裔自由:自然理性与文化生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