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0.00     定价 ¥ 76.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101148657
  • 作      者:
    杨柏岭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针对大家熟悉的研究对象,这部书稿在话题的选择与阐释的思路上皆试图有所变化,力求从审美文化史出发,考察唐宋词反思、突破、深化传统艺术精神的特点及地位。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柏岭,安徽定远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词、中国文艺、文化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多个项目,出版《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龚自珍词笺说》《词学范畴研究论集》《江顺诒研究》等专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等奖项,在《文学遗产》《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专论的方式论述了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绪论采用对王国维词学研究的专论,通过对王国维延续、发扬传统词学的审美现代性走向的分析,表明本书的研究起点和思路。

从“时间与空间”“情感与道德”“俗与雅”三个大的方面,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点,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点,及其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进特点。最后,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点,全面观照唐宋词艺术的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回忆是人的众多行为中的一种,文学写作更是离不开回忆。西方学者十分重视回忆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学者超越回忆的心理意义层面,而视为本体性概念反复谈论。可以说,“艺术的生命之源是‘回忆’,艺术的本体是‘回忆’——这既可以看作西方最古老的诗论,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关于艺术中令人沉醉之物的解答了”。与此相较,中国“诗词中的回忆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审美张力,其意象有着‘时间透视’的特点,是诗人审美经验中最为深刻的部分”。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古典文论虽缺乏像西方那样话题史性质的回忆诗论的理论表述,但与中国诗论重直觉特点一致,在诗词评点中有关回忆诗学的论述还是极为丰富的。这说明,中西文学家以各自的方式关注了回忆之于写作的意义。
  从文学的角度说,完全经验的东西给人现实感,而现实只有在记忆中才能形成,“各种现实的事物,都必须被想象力转化为一种完全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作诗的原则”,因此追忆对于写作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可以落实到“回忆与艺术”的话题上,其核心的问题是生命记忆与审美体验的关系,由此可以深刻把握艺术创作实践的特点。其中,“写作是由回忆产生的许多复现模式中的一种,但是写作竭力想把回忆带出它自身,使它摆脱重复。写作使回忆转变为艺术,把回忆演化进一定的形式内。”因此,回忆诗学并不重在往事的再现行为,而重在由写作所呈现的转型意义。回忆在不同的文学样式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叙事文学的传统中,回忆是最有力量的模式;在诗的艺术里,回忆就成了最优模式;对唐宋词人而言,“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而且是词所偏爱的主题”,影响了词艺术的审美个性。
  在近些年中国诗词的审美回忆研究中,学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审美回忆在唐宋词中的独特性。譬如,词调本是曲调,也是词的主题所在,唐宋词就有不少词调直接以回忆为主题的,像《忆秦娥》《忆江南》《忆仙姿》《忆王孙》《忆眠时》《桃源忆故人》《忆帝京》《忆闷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忆少年》《忆旧游》《忆桃源》《忆江梅》《忆东坡》等等。又如忆、记、梦等与回忆行为有关的词汇,在词作中出现的频率也极高。粗略统计,“忆”字在《全唐五代词》中就出现了116次,《花间集》中出现了37次,《全宋词》中出现了1308次。还有不少词作虽没有直接使用回忆字面词语,但像伤春悲秋、儿女情长、咏怀咏古等唐宋词的流行主题,或由绿肥红瘦、秋叶枯荷等自然意象追念生命的消长,或由斑斑点点的两性往事品咂情感的悠长,或由人生旅迹抒发种种缠绵悱恻的情思,主要就是以回忆为技法、模式和主题。
  晏几道《鹧鸪天》云“醉拍春衫惜旧香”,王宷《玉楼春》(绣屏晓梦鸳鸯侣)云“多情只有旧时香”,而向子诬《鹧鸪天》(明月光中与客期)说得更直接:“追怀往事记新词。”可以说,词人对旧时心事有一种沉湎情怀,犹如余音绕梁,无法拂去。这既是词人个人的当下行为,也是唐宋词人普遍的创作特点:无数的新词都是词人在追怀往事中创作而成。但是追怀过去发生的事件不是词人回忆的目的,词人对旧时心事的怀念属于一种情感记忆。李泽厚说:“华夏文艺及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即塑造情感,其根源则仍在这以‘乐从和’为准则的远古传统。”这段论述不仅指出了华夏文艺及美学的特点,而且揭示了须尊重对象固有规律的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以抒情见长的唐宋词是华夏“陶冶性情”艺术的一个代表,若从回忆作为词的模式及主题的角度说,情感记忆更宜于成为观照词体的焦点。
  ……
展开
目录
绪论:词学研究的现代性——从王国维说起
一、王国维研究词学的动因探析
二、“词以境界为最上”:王国维词学观
三、王国维词学研究的地位及启示

上篇 时间与空间
第一章 诗乐离合与唐宋词的体性美
一、诗乐离合、文体递变与人类审美能力之变迁
二、音乐本原、倚声填词与词之言长的美学特征
三、诗乐紧张、音乐游离与词体变异的艺术表现
四、以声为用、以义为用与词学研究路径之辨析
第二章 歌舞题材与唐宋词的表演性
一、应唤歌檀催舞袖:唐宋词的表演场
二、小词流入管弦声:唐宋词的审美对象
三、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的表演主体及创作方式
四、新愁多向曲中传:唐宋词表演的审美接受
五、异音而同乐:唐宋词表演性的美学史地位
第三章 情感追忆与唐宋词的抒情性
一、追怀往事记新词:词人的情感记忆
二、又是今年忆去年:词人的情态叙说
三、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中的审美遗痕
四、往事时时心上见:词艺术抒情的深幽性
第四章 咏物题材与唐宋词的时空性
一、绘声绘影:咏物的地位及咏物词的界定
二、离形写音:咏物词的艺术性及逻辑层次
三、不物于物:咏物词艺术技巧及审美特点
第五章 建筑题材与唐宋词的音乐性
一、卜筑快幽情:建筑寄托古人的精神
二、举目青楼画阁:建筑入词的时代气氛
三、有人楼上愁:建筑物在词中的作用
四、阑干无数秋:词中建筑的美学意蕴
……

中篇 情感与道德
下篇 俗与雅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