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原命题专家、阅卷组成员联合编写,权威保证。
2.根据考试大纲、新教材编写,全面覆盖考点,重点突出。
3.扫随书二维码可看名师导学视频。
本书是一本由双一流大学对口专业教授、学者合作编写的考研政治辅导教材,并严格依据教育部所颁布的《考试大纲》和相关官方教材进行编写,内容权威、规范、可信。在此基础上,本书将需要记忆的核心知识点、近年考题、命题角度以及相关练习题,逐一标注,提高了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本书出版10多年,使用者过千万人,是一本经过实践检验、被广大考生高度认可的考研政治学习宝典!
第一章
导论
逻辑框架
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定义
基本组成部分和主体内容
基本立场
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社会根源
阶级基础
思想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
产生标志
发展:从列宁到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认识工具
行动指南
科学真理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考点精讲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都是社会存在决定和推动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无命题)【提示】本知识点属于前提性的知识介绍,可命题的材料有限,做大致的了解即可。
【例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体内容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ABC
【例题】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学说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ABCD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比较系统地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总汇。科学既区别于自发形成的、零散的社会经验,也不同于宗教教义或者先知预言之类的无须实践检验的信仰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就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就其阶级属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所谓人的解放,是指人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奴役,摆脱了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达到了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境界。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必须反对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通过亲身参加工人运动以及革命斗争,在广泛汲取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而创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它自然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前进。我们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理论定义为狭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则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将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目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