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联诗/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
钱不够,找鸳鸯干什么呢?因为,鸳鸯是老太君的财务管理人。贾琏求她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器具偷着搬出一箱子来,暂时典当千把两银子支撑过去。等其他银子来了,再把东西赎出来放回原处。
这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其实不仅是贾琏在动这种脑筋,王熙凤说,老太太的生日,王夫人要送礼吧?可就是想不出办法,还是她给提醒了一句,说后楼上有四五箱子不要紧的大铜锡家伙,拿去弄了三百银子,把脸给遮过去了。由此看来,典当已经成为贾府经常性的生活内容。
典当用现代金融术语来说,就是抵押贷款。可问题是贾府这些货款是消耗性的。支出很大,却没有新的收入来源,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堂堂国公府就穷了。老太太那里有大箱的金银家伙暂且不说,旺儿媳妇就说过一句:“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就是首饰)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贵族之家,哪里说穷就穷了。但真是走到那一步,拿衣服首饰换钱,就是往破落户走了。
在繁华凋零的过程里,家族的成员也各有各的小算盘。贾琏不是央求鸳鸯给他办事吗,话没说完,老太太派来的小丫头就把鸳鸯叫回去了。贾琏进到里屋,跟王熙凤说:“你晚上再和他一说,就十成了。”就是让王熙凤在鸳鸯面前再说几句,加把劲。王熙凤为难他,意思是自己又没什么好处,干吗管他的事?贾琏就答应谢她。谢什么呢?平儿在边上帮腔,说奶奶正好办一件事,银子不够,“不如借了来,奶奶拿一二百银子,岂不两全其美”。这个是对准了王熙凤的心思说的,王熙凤当然觉得好。
我们知道王熙凤不缺钱。她包揽官司、放高利贷,财路宽。但是不缺钱未必不贪钱。贪钱是她的生活乐趣。
贾琏虽说要感谢,心里想的大概是个什么礼物,听平儿说是要一二百两银子,贾琏心里未免有些不快。他说王熙凤,你又不缺钱,就是“现银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只是帮忙说句话,就要这么高的利钱,“太也狠了”。
这把王熙风惹怒了。她不喜欢人家说她贪,尽管这是事实。她本来躺着,这时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然后夸耀她们王家,“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言外之意呢,就是她有钱是因为他们王家有钱。扫地缝什么的,当然是夸大的,但王家远比贾家富裕,却无可怀疑。这后面牵连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通行规则:权力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少,是互相联系的,权力可以变换为财富。
贾琏求鸳鸯的事办成功了。这一笔从老太太那里挪用东西抵押出来的钱,后来还生出了另一场小风波。邢夫人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也跟贾琏说要挪用二百两银子,做八月十五节日间使用。贾琏说没地方去挪,邢夫人就说他搪塞自己,“前儿一千银子的当是那里的”?你本事大得很,老太太的东西都能偷偷弄出来,怎么到我这里就没有了?贾琏同王熙凤商量,两人不愿跟邢夫人生是非,只好忍着气给她办了。你看有个钱出来,谁都想分一杯羹。贾府这气象真是不好看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心里还会有个疑惑:怎么老太太的金银财宝,鸳鸯一个丫头想动就给动了?当然不可能是这样。平儿对贾琏解释得很清楚:鸳鸯必然要跟老太太说,得到老太太的准许才能往下做。老太太只是装作不知道,以防孙辈中动这类念头的人太多。
荣国府的财政危机,除了常规的可以预计的支出难以应付之外,还有不小的意外开支,这是由贾元春那边带来的。你是不是感到奇怪?我们继续往下讲,你就明白了。
我们还是回到贾琏和王熙凤谈论贾府财政危机的情节。王熙凤说起她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但这娘娘却又不是贾元春,她就在梦里和来人争夺起来,就这么醒了。这是一个带有恐惧性的梦,它意味着皇宫带来的经济压力使王熙凤感到难以承受,当然这也是对整个荣国府的压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