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少年
与杜牧分别后,我向洛阳城的方向走去。洛阳城外一片绿意盎然,青的山,翠的树,绿的草,都展示着无限的生机,要不是偶尔看见几个唐朝的路人,我还真有种在现代郊外游玩的错觉。回想起杜牧写的咏史诗,我突然觉得历史并不那么遥远了,历史确实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突然,天空飘过来一大片乌云,雨点开始淅淅沥沥地掉落下来。前面不远处有一座亭子,我急忙跑了过去。
亭子里有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也在躲雨。我对他笑笑,他却直勾勾地看着我。我有点儿害怕。
“喂,你干吗这样看我?”
少年好像突然回过神来。他对我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在看雨,并没有看你,希望没有冒犯到你。”
原来他是看雨看得人了迷,我刚好闯入了他的视线。
“雨有什么好看的?”
少年答道:“你不觉得这雨水很神奇吗?它随风而来,入地消散,把一切都洗刷得干干净净……我想为它写一首诗。”
一听说诗,我来了兴致,急忙问道:“那你想好该怎么写了吗?说给我听听吧,我最喜欢诗了!”
少年听我这么说,也很高兴:“看来你也是读书人。这场小雨把我们留在这里,也算缘分。诗赠有缘人。不过,我只想好了两句,请你给我多提些意见吧。” 接着,少年吟诵起来:“初随林霭(ai)动,稍共夜凉分。”
我有点儿疑惑地问:“这是写雨的?这里面可没有一个‘雨’字呀!”
“谁规定写雨的诗里就得有‘雨’字?”少年笑了笑,对我解释道,“小雨刚下时,随着林间的雾气一起升腾浮动,雨雾掺杂,让人分不清这是雨还是雾。雨下久了,到了晚上,小雨分得了夜晚的一点儿凉意,才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我听懂了他这两句诗,禁不住赞叹:“这两句诗不提‘雨’字,却把雨的形态、雨的凉意写出来了,这可真是最高级的写法,你可要赶紧把这首诗写出来,让大家都看看。李白赞美杨贵妃的《清平调词三首》用的就是这种写法。”
“不一样,不一样。我倒是更喜欢杜甫的‘花重锦官城’,他用花重了来暗指昨夜下雨了。多妙。”
“对,我也喜欢杜甫。花因为落满了雨滴,所以变重了……”
少年像是遇到了知音,激动地对我说:“看来我们真是有缘人。这场雨下得好,下得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吴有用,你呢?”
“我叫李商隐,今年十七岁。”
我暗自惊叹:眼前这个人就是“小李杜”之一的李商隐哪,怪不得诗写得这么好!今天我可真是幸运,先是遇到了青年杜牧,现在又遇见了少年李商隐,一下子就集齐了“小李杜”。
我问他:“你经常像这样一个人看雨吗?”
李商隐说:“是呀。每当心情不好时,我就会出来看看风景,看看雨。”
“怎么,你现在心情不好吗?”
李商隐好像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看向远方,对我说道:“我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可惜,我不到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那以后,作为家中的长子,为了帮助母亲照顾家里,我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多。”
“不过,这倒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我把字给练好了。”李商隐又看着我,笑着说,“而且,我的一位堂叔很有学问。经过他的教导,我的文章写得也还行。”
我想:你可是大诗人哪,文章怎么可能只是“写得也还行”?于是,我说:“你就别谦虚了。你应该把你的好文章多抄几份,送给那些有名望的人看。他们一定会被你的才气折服的。”
“多谢指点。其实,东都留守令狐楚正是因此而对我有些赏识。他把我介绍给白居易、刘禹锡那些大诗人,还把我接到家里和他的儿子令狐绚一起学习。令狐公还亲自教我写骈文呢。”
“骈文是什么?”
P1-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