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国小兵
0.00     定价 ¥ 39.00
深圳龙岗图书馆
  • ISBN:
    9787571514495
  • 作      者:
    曾有情
  • 出 版 社 :
    晨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一个叫朱大兵的少年因为酷爱唱歌,嗓音条件和声乐天赋出众,十四岁便幸运地被西藏部队特招入伍,作为文艺兵培养。然而,不幸随即而来,由于西藏高寒缺氧导致生病等原因,他声带受伤受损,再也无法从事专业演唱。面对成长路上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挫折,绝望的朱大兵学会坚强,几经周折,他分到了祖国领土的最边缘,成为一名守护国门的哨兵。
展开
作者简介

曾有情: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西藏军区创作室专业作家、原总参谋部上校宣传干部,现为职业作家、影视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编剧的主要电视剧作品有《妈祖》《天仙配》等14部400余集。

出版长篇小说《谢谢你,维和妈妈》《金珠玛米小扎西》等20余部。荣获“全国十佳电视剧编剧”称号。编剧的影视剧作品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不费电的“高音喇叭”
都十四岁了?不像啊,还以为他十一二岁呢。
第一次见到朱大兵的人,都会对他的年龄产生疑问。这也难怪,他发育比其他男孩子慢,瘦瘦的身子,矮矮的个头,小小的脑袋;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脸上,高度浓缩地挤着秀气的五官,虽然紧凑,倒也匀称;皮肤光光滑滑,白白净净。如果不是一头像松针一般直立的短发,可以勉强把他归于男孩的行列,单看他精致的五官,会误认为他是个女孩。
别看朱大兵上上下下哪儿都没有长开,但嗓门却大得惊人。他的嗓门究竟有多大?不,应该说他的嗓门究竟有多可怕?这还得追溯到他出生的时候。
那年头——准确地说是1968年,农村妇女大多在家里生孩子,由接生婆接生。朱大兵从娘肚子里落地的时候,不知怎么了,一直不哭。接生婆一会儿攥着他的双手把他悬空提起来轻轻拍他的后背,一会儿又抓起他的双腿让他倒立着打他的屁股,折腾了半小时,小家伙就是不肯开金口,死活不哭。接生婆失望地摇摇头,说她接生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接生一个哑巴。
婴儿不哭,却把他的爹娘急哭了:父母健健康康,生的大儿子也很正常,怎么二儿子会是一个哑巴呢?接生婆说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摔坛子吧。
婴儿出生时如果不哭,就摔坛子。不知这老习俗土办法是从什么年代传下来的,有多少科学依据无法考证,但坛子的碎裂声会刺激或者吓哭婴儿,从这个角度讲有一定道理,土方土法在民间也确实收到过奇效。
卧房有一扇后门,大兵爹打开后门,按照接生婆的吩咐,一趟趟提起家里泡泡菜、装咸菜、盛粮食的坛子,急得连坛子里的东西都顾不上先倒出来,就一个个高高举过头顶,再重重地摔在后门的门口。那个破坏性的现场,离大兵娘的床头近在咫尺,“咣当”一个,“咣当”又一个,“咣当”再一个,一声声巨响清脆刺耳。
大兵爹一连摔了十几个坛子,还是没有听到婴儿的哭声,接生婆又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聋子。陶瓷碎片和坛子里装的泡菜、咸菜、粮食撒了一地,美得鸡、鸭、狗、猫撒着欢,纷纷赶来抢食。
接生婆的脸阴沉得像要下雨的天色,她认定婴儿就是个哑巴,兴许还是个聋子。大兵爹不甘心,看看家里的坛子都摔光了,急着要去邻居家借坛子继续摔。接生婆又说:“别瞎费工夫糟蹋物件了,你们认命吧。”
产后的大兵娘身体虚弱,气如游丝,轻声提醒大兵爹:“家里不是还有一个水缸吗?”
“对对对,水缸个儿大,声儿响,我儿子不会是哑巴,不会是聋子,肯定不是!”大兵爹喘着粗气嘀咕,匆匆跑进厨房。
陶制的水缸确实个儿大,装了满满的两担水,即便把水倒掉,大兵爹的双臂也举不起来。他稍一寻思,四周打量一番,见墙角有一把锄头,他飞快地抓起锄头,举得老高,使出浑身力气朝水缸砸去。“咣当”“哗啦”,水缸残片乱飞,水花四溅,厨房如同一片汪洋。
接生婆攥着婴儿的双腿,仍在不遗余力地想把婴儿捣鼓出动静,水缸爆炸般的响声刚落,忽听“哇”的一声,啼声从婴儿小小的胸腔里喷薄而出,尖厉高亢,吓得接生婆险些松手把婴儿掉在地上。这小家伙真是神奇,要么不哭,要么一哭惊人,振聋发聩。爹说他就是个败家的货,愣是把家里能发出巨响的坛坛罐罐都砸了个遍,他才用惊心动魄的哭声向这个世界响亮地宣告:我来了!
朱大兵生下时不哭,让他的爹娘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又特别爱哭,让旁人急得心神不宁。这么说吧,他那著名的哭声差不多成了一种“公害”。
那时农村的房子隔音效果极差,朱大兵爱哭也就罢了,麻烦的是他的哭声实在太大,只要他那小嘴一张,声音一出,左邻右舍就忍不住皱眉头、捂耳朵;尤其他还是个夜哭郎,要么哭到大半夜,要么大半夜开始哭,吵得邻居难以入眠,不得安宁。而且,邻居只听到朱大兵没完没了、声嘶力竭地哭号,却听不见大兵娘哄孩子,纷纷抱怨大兵娘不会带孩子,孩子哭成这样都不知道哄一哄。
被扰得忍无可忍的邻居跑到大兵家,要帮大兵娘哄孩子,这才发现,大兵娘甚至大兵爹都在想方设法哄孩子不哭。只因孩子的嗓门那个高,哭声那个响,他爹他娘哄孩子的声音,在外面压根儿听不见。
P1-4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不费电的“高音喇叭”
第二章 电话里的神秘听众
第三章 大兵成了小兵
第四章 唱歌用蛮力,吃饭使巧劲
第五章 高海拔废了高嗓门
第六章 打不垮的十四岁
第七章 跨越国境的握手
第八章 高压锅是一种危险的“武器”
第九章 一头“叛逃”国外的驴
第十章 为厕所站第一班岗
第十一章 被风劫持出境的银幕
第十二章 拉一车水给自己做生日礼物
第十三章 史上最具仪式感的洗脸
第十四章 “和亲”的公主是一条狗
第十五章 被遗忘的春节
第十六章 抢修线路与抢救战友
尾声
后记 震撼·感动·煎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龙岗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