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智能制造: 新技术、新商业、新管理颠覆产业发展
0.00     定价 ¥ 48.00
深圳龙岗图书馆
  • ISBN:
    9787520810661
  • 作      者:
    吕惠芳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吕惠芳:

       1983年出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浙江省永康市第四届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现任浙江宏伟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控官、浙江共赢链集采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永康市青年创业联合会会长。2015年第五届永康市优秀青年、2014年浙江省企业信息化创新项目优秀奖、2013年度金华市优秀经理、2012年永康市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智能制造”是一个时代命题,它融合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本书重点论述了智能制造人机一体化系统、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通过技术赋能,可以为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有益的帮助,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对于制造业从业者、研究者以及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人员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抑或是从管理层面和实践层面,本书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在经历了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逐渐被重新认知,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振兴中国制造业,国务院于2015 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

       智能制造不仅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更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中的风口——智能制造

       2017 年5 月1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为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下一步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和政策激励,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打造勇于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方阵”,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这次会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表明制造业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风口就在“智能制造”。

       全球制造业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018 年1 月13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发表题为“加速动能转型,做大做强‘中国制造’”的主题演讲时说,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和应对策略的深刻影响主要有3 个方面:首先,“再工业化”战略相继落实,制造业又一次实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他说,中国经济想要成功转型升级,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做好“中国制造”的工作。其次,新的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他说,无论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制造业的融合,都必须遵循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逐步发展,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全球化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制造业创新合作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新亮点。他认为,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业将在更高层次、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产业创新方法将更加开放,产业协同效应、跨境流动和协同效应将成为普遍现象;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正在成为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首选和追求目标。

       另据最新消息,央视财经于2019 年6 月11 日发文称,世界产业结构普遍经历了四轮产业转移。第一轮制造中心在英国,第二轮在美国,第三轮转移到日本和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第四轮已转移到中国。当前,制造业的第五轮转移已经开始,其方向在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专家表示,制造业转移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科学技术革命,二是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成本驱动。但无论国际制造业如何调整和如何变化,只要中国坚持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的原则,就一定会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结构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握“智能制造”风口,打造智能化升级系统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加强“智能制造”不仅可以补齐短板,还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方面,人工智能和3D 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推出新形式,加速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整合不仅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导向制造,还开辟了新市场并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

       昔日的钢铁巨人首钢集团在搬离北京后,就开始布局立体停车场业务,谋求去库存。它研发的制造智能化立体停车场,可以精准高效控制车辆出入,不仅实现了去库存,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首钢城运与捷克诺曼环境技术股份公司等签订的合作协议,把国内先进的智慧停车场与捷克的环保技术相结合,借此可以向国外输出城市交通和污染治理的全面综合解决方案。

       要想真正把握住“智能制造”风口,就必须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工业设备、生产方式、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推进。目前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所谓产品智能化,就是产品本身要具备自动存储数据、感知指令与控制中心通信的能力,这样产品才能够被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识别、定位和追溯。例如,扫地机器人能清理卧室中不易被眼睛看到的多种毛屑、皮屑、头发、棉絮、细微灰尘等,降低甚至去除卧室脏污对健康的影响。扫地机器人目前已经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清扫、无电自动回充等功能。

       所谓工业设备智能化,就是使工业设备实现智能化,这是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点所在,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智能化,制造业升级离不开制造设备的智能化。例如,深圳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景区、城镇直排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以集装箱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循环的设计理念,机体设计简洁整齐,造型本身融合景区和乡村环境,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助力中国尽快实现青山绿水环境的理念。

       所谓生产方式智能化,就是打造智能工厂并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动生产。例如,广汽传祺杭州工厂秉承工业4.0 的智能制造理念,采用独创的VIDM(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了一座安全、清洁、智慧的工厂。以该厂焊装车间为例,其首次采用CO2 机器人自动弧焊工艺,配备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机器视觉智能技术,可实现高精度、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

       所谓管理智能化,就是企业在工业数据的帮助下实现纵向、横向、端对端的集成,以此可以及时、完整、精确地获得海量的用户数据,并与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打造产业物联网,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灵活、便捷地管理企业。例如,湖南省湘潭市区某住宅小区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上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传输技术、安防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大大提高了小区物业管理、安全防范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为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

       所谓服务智能化,就是通过智能制造模式使最终用户全程参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实现与消费者的全程无障碍沟通,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微信未来连接的不仅是人,还包括设备和设备、服务和服务、人和服务的连接。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中国正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走出一条从模仿、追随到引领的发展轨迹。而这背后的“秘诀”,便是创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中的风口——智能制造 / 2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政策与产业升级 / 6

       中国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 12

       “智能制造”的提出及其智能化内涵 / 17

       “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智能制造 / 21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 25

       打造高质量智能制造的四个“抓手” / 29

       制造业产业链及重点细分领域梳理 / 33


第二章  打造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机器+人类专家=人机一体化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 / 40

       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 / 44

       国内智能制造的几种典型模式 / 47

       企业该如何选择智能制造系统 / 51

第三章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射频识别、实时定位、信息融合、网络安全、无线传感

       射频识别技术——海澜之家用RFID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 / 54

       实时定位系统——懋特公司的实时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 / 59

       信息物理融合——中建钢构在无人工厂领域的CPS应用探索 / 63

       网络安全——湘潭发电公司的网络安全措施与信息化管理 / 66

       无线传感网络——中航力源智能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 70


第四章  制造企业内部生产数据分析管理与行业数据分析

       工业大数据的来源及大数据分析方法 / 74

       生产制造企业为什么要管理生产数据 / 77

       大数据分析助力制造业竞争力提高 / 80

       几种常见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模型简介 / 83


第五章  分析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和需求:三类应用场景,网络通信和信息化需求

       智能制造广域应用场景:多工厂之间的网络通信和应用 / 90

       智能制造工厂级应用场景:工厂生产和办公管理的应用 / 92

       智能制造现场级应用场景:生产线现场的管理与监控 / 94

       智能制造网络通信需求:业务弹性叠加、带宽弹性扩容等 / 95

       智能制造信息化应用升级需求:可视化、移动应用、工业云等 / 97


第六章  制订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网络架构、网络技术、工业云平台、智能产品技术

       工业互联网整体架构:发挥互联与协同功能 / 100

       生产智能化网络技术:智能工厂的互联和信息安全保障 / 102

       工业云平台:搭建工业协同平台,提供工业协同服务能力 / 104

       智能产品运行监控分析技术:通过物联网和车联网提供远程智能服务 / 106


第七章  我国四大制造产业聚集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

       珠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高新制造业发力 / 110

       长三角地区:整合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117

       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善 / 122

       中西部地区:政策优势引发“智造”产业集聚效应 / 127


第八章  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集群: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网络安全

       传感器:五大传感器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 / 132

       物联网:四大地区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 134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初显,整体呈蓬勃发展态势 / 137

       大数据:四个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 / 142

       云计算:集群化分布明显,领先企业众多 / 145

       边缘计算:产业快速上升,5G助力边缘计算 / 149

       网络安全:打造产业高地,集群效应显现 / 154

第九章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的三种发展模式:政产学研结合、龙头企业带动和吸引企业

       政产学研结合模式:做大做优智能装备产业 / 158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快速集聚人气,壮大产业规模 / 161

       吸引企业模式:依托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落户模式 / 165


第十章  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成功案例展示

       华之翼无人机产业园区规划 / 168

       安德森智能家居产业园规划 / 170

       宝山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规划 / 173

       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规划 / 176

       云南曲靖高铁智慧物流园区规划 / 178


参考文献 / 181

附录:浙江共赢链集采平台有限公司简介 / 18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龙岗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