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近五年来发表的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论述。这些观点和分析对于即将兴起的新一轮“互联网+”高潮或者称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价值。其中,“互联网跨界四部曲”“互联网时代的新五力模型”和“宅经济三阶段”等原理仍然是目前MBA课程中的热点内容。本书适合MBA学生、企业管理者和对疫情过后经济转型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互联网+”时代,从跨界到颠覆——互联网企业如何占领传统产业
平台运营: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平台
什么是平台?
为平台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谷歌的行为是反竞争的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互联网企业的定价模式
红杏枝头春意闹——“互联网+”里“养狗之争”
无处不在的平台
“产品”+“平台”:海尔冰箱能成苹果手机吗?
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平台
做经销商还是平台运营商?
新经济的两维度与四象限
互联网企业也需要转型
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企业是“游牧民族”
平台竞争:谁来为羊毛买单
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回合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迎接挑战
互联网并购潮的背后
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行业
“银苹”与“宝华”——支付两军对垒,究竟谁会赢?
滴滴仍有机会吗?
午餐是免费的,可如今已到晚上
两大支付阵营的模式PK
谁该为羊毛买单?
不只是数据惹的祸
激进平台的烦恼
互联网时代的斜向竞争
疫情过后,哪些“互联网+”会迎来第二春?
平台规制:平台的反垄断拷问
平台企业的反垄断拷问
新政之下支付机构的未来
不得不踩的刹车
平台的“入侵”:“互联网+”与“互联网嫁”
“经济市场” vs. “市场经济”
如何保持平台的中立:药监局的坎坷命运
银联卡产业加快改革步伐:定价体系重塑
魏则西事件怎么就成了“百度事件”?
“拉架式”互联网新政能走多远?
24亿欧元能买来什么?
“壮士断腕”与“无常催命”
公平是清算市场的永恒准则
“宅”出一片新天地
共享经济:小蝌蚪还在找妈妈
共享经济是小蝌蚪,仍在“找妈妈”
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
协同共享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模式吗?
共享单车并非共享经济
独角兽的微积分技术
致谢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龙岗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名人推荐】
平台经济究竟是什么?“互联网+”和“+互联网”之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共享经济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了?对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有充分的说理,更需要有前瞻的思考。读到陈宏民教授的大作,我顿悟到,说理和思考同样具有从跨界到颠覆的勇气。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走。心路就是天路。
——周汉民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
数字化、智能化将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发展赋予全新的动能,中国经济掀起新的高潮,而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普遍运用、持续创新以及有效监管都将成为这场高潮中的关键。《平台竞争》凭借作者对互联网企业的多年跟踪和观察,运用其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平台企业在运营、竞争和规制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一些深刻的理论观点和行之有效的分析框架,对于我国众多平台企业的实践者、研究者和管理者,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柴洪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银联原执行副总裁
平台经济已成为中国激发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模式。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各种平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电商平台、招聘平台、旅行平台……未来的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摆脱平台化战略而独立前行,在平台的扩张过程中必将面临各种竞争与合作。在一个平台主导的时代,如果你想对平台化生存有更深度的认知,陈宏民教授这部对互联网经济多年研究后的沉淀之作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
——毛大庆 博士,优客工场创始人
互联网公司多为轻资产,业务平台与用户平台则成为其核心 “资产”,平台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平台竞争》对各家平台的深度认知和研究,不仅仅具备丰富的案例价值,更是对在线新经济内在发展规律的梳理、思辨与表达,在每一章节的生动讲述之中,蕴含了作者系统性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互联网平台经济与社会规则之冲撞与融合的分析,值得掩卷回味。本书对业界、学界、媒体与社会管理者,都是必读之选。
——陈思劼 第一财经传媒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