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仁的根源,又是仁的实践,因此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本书聚焦“‘孝’与中华传统”这一主题,对“孝”从学理上进行追根溯源,并对“二十四孝”故事进行具体阐释与辨析,透过故事中的小情小景与小孝行,揭示出其背后的大仁大义与大道德。中国的孝道教育沿着由至亲到远人,由个人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不断扩充,最终达到博爱的目的。
孝的历史
1 追根寻源:孝与祖先崇拜
中国的汉字,是极有意味的文字。就拿“老”这个字来
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它写作“”,是个龙钟
的老人拄着根拐杖。到了稍后的青铜器铭文上,这老人又
时常把拐杖扔在一边,换上个后生小子背着他,于是汉字里
便多了个“”字,就是“孝”。
“孝”字最常用的意思,照中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
著《尔雅》的说法,是“善父母为孝”。这话译成现代汉语,
便是:“待父母好就是孝。”至于怎么个好法,青铜器铭文上
那个背着老人腰也直不起来的儿子,便是榜样。
但是“善父母”的解释,似乎还不是“孝”字最初的意思。
在甲骨文里,“老”字跟“考”字有时是写成同一形状的,而
“考”字后来专指死去的父辈祖辈,所以那行孝的后生小子
身上背着的,也可能是自己已死的祖宗,因而“孝”字的意
思,又似乎与对祖先的崇拜相关联。
口说无凭,我们不妨去看看先秦的文献典籍里,最早写
有“孝”字的那些篇章段落,是怎样地与先民的祖宗相牵扯。
《诗经·小雅》的《谷风之什》里,有一首《楚茨》,是描写
西周贵族祭祀祖先的盛大场面的。其中讲到丰收之后贵族
们用洁净的牛羊肉供奉祭庙里的祖宗神位时,有如下亦真
亦幻的一幕: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
无疆!
浪漫的文辞,说的是祖宗们晃晃悠悠地回到人间,接受祭司
们献上的供品。而那对祖先有一份难得“孝”心的贵族子
孙,因此被告知将有神的赐赏:给他们大福,让他们万寿无
疆。当祭礼正式开始时,诗中又写道: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那是说司仪宣布祭礼开始举行,祖宗便把福音传给主祭的
贵族子孙:以“孝”为宗旨的祭祀充满了芬芳,神就喜欢饮食
这种馨香。
第一章 孝的历史
1 追根寻源:孝与祖先崇拜
2 情系两端:“奉养”与“追孝”
3 东方风景:举孝廉制度和对不孝的惩处
4 经史并誉:《孝经》和历代正史中的《孝友传》
第二章 二十四孝故事的纂集与流行
1 启蒙的教科书:从《孝诗》到《二十四孝诗选》
2 包罗万象的孝:晚明的《二十四孝日记故事》
3 看得见的先贤:清朝及以后的几种《二十四孝图》
第三章 图说二十四孝
1 孝感动天:一个远古的神话
2 亲尝汤药:世俗天子世俗情
3 啮指心痛:山那边的牵挂
4 单衣顺母:苦恼的选择
5 为亲负米:圣徒背起了道德
6 鹿乳奉亲:夷儿披上了兽衣
7 戏彩娱亲:假作真时真亦假
8 卖身葬父:《天仙配》序幕
9 为母埋儿:荒唐的逻辑
10 涌泉跃鲤:浪漫的演绎
11 拾椹供亲:甘苦寸心知
12 刻木事亲:偶像带来的悲剧
13 怀桔遗亲:拳拳赤子心
14 行佣供母:兵荒马乱里的无奈
15 扇枕温衾:忠臣的昨天
16 闻雷泣墓:天若有情天亦老
17 恣蚊饱血:愚儿痴行录
18 卧冰求鲤:竭尽心智的奉献
19 扼虎救亲:人·兽·情
20 哭竹生笋:本无感应的故事
21 尝粪忧心:医学之外的解释
22 乳姑不怠:为人之妇的职责
23 弃官寻母:非关功名的远行
24 涤亲溺器:一件小事 一种象征
第四章 对二十四孝的四种阐释
1 伦理学的阐释:纲常支柱下的人性纠葛
2 社会学的阐释:家族均衡间的人文景观
3 史学的阐释:穷荒岁月里的人生境遇
4 文学的阐释:世情宝鉴中的人心折射
附录 从孝子图、孝义图到二十四孝图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龙岗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