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0年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民弃农进城,这导致农村出现一系列问题。彭家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彭家寨保存尚好,但其周边土家族村寨遭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本规划设计力求将旅游与有机观光农业相整合,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挽救当地衰落的农业,重建良性的农村社会及自然生态。本规划设计力求挖掘和彰显土家族传统文化,将龙潭河畔的9个村寨整合起来,形成中国土家族泛博物馆,土家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农业景观均作为博物馆的活态展示内容。少量重点设计采用大跨度复合木结构,一来可超越传统构造的局限,二来可循环利用废旧及碎片化木材,此举既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在向土家传统建筑技艺致敬的同时彰显时代精神。
彭家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宣恩县,是国务院重点文保单位,得益于文保法的保护,该寨保存良好,但其周边的其它土家族村寨则遭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中国土家泛博物馆意在整合龙潭河畔的 9 个村寨,使得土家族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农业景观均成为博物馆的活态展示内容,将旅游与有机观光农业相整合,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挽救当地衰落的农业及传统文化,重建良性的农村社会及自然生态。
摩霄楼是泛博物馆范围内的重要建筑,楼名取自土家方言,有接近云天之意。祖祖辈辈在高山中生活的土家先民始终有天空情结,传统土家曾建有层叠向上的冲天楼,遗憾的是,目前既无实物可看,也无资料可考。
摩霄楼坐落于离彭家寨1km之外的汪家寨,该寨的定位是国际研学营地,设计摩霄楼目的有三:首先,希望创造一个可在空中观察彭家寨的高视点,在此,观者会产生与寨中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观者在彭家寨中体验的是局部微空间和建筑细部,而在摩霄楼上则可以清晰地识别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整体格局;其二,水畔建塔可以为滨水的、水平延展的建筑群落创造丰富的空间轮廓;其三,可以为整个景区和自由布局的研学建筑群设立有利于空间识别的标志物。
摩霄楼的形体以三棱柱为原型演化而来,设计关注建筑之看与被看的双重目标:迎着研学中心的主要人流来向,利用锐角所带来的透视效果以及木格栅立面的疏密渐变来强化摩霄楼的体量感和直上云霄的气势,直线的楼体与周围曲折蜿蜒的自然地景形成对比;根据对视线的分析,我们对朝向彭家寨一侧的建筑形体进行旋转扭切,并将立面彻底开敞,逐层设置观景平台,形成多层级、多角度的视觉体验空间。
受消防规范制约,楼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部如斯如翼的飞檐则采用当代胶合木,既彰显当代精神,也体现对土家族木构传统的致意。
施工过程中飞来了一群燕子,它们就地取材,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天花板上以细石混凝土做了窝,燕子们成为了摩霄楼的第一批永久住户。我们十分珍惜这种和谐共处。
展开
他在建筑设计中强调谦和,设计之前都会对每个项目的地形、地貌及周边关系进行仔细的研究,尽量使得建筑契合所在的环境,他大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延请当地的工匠,每个建筑的设计策略均考虑了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体现了其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