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知名外语学者学术研究丛书:杨仁敬学术研究文集
0.00     定价 ¥ 130.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4665629
  • 作      者:
    杨仁敬
  • 出 版 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仁敬,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福建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等。曾被聘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外国语文》《外国文艺》编委。主要论著有《海明威在中国》《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海明威学术史研究》《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20世纪美国文学史》等。译作有《杜宾的生活》《紫色》《比利·巴思格特》《孤心小姐》等,撰写论文240多篇。曾三次获国家社科基金入项,两次获重点项目分课题,一次获教育部课题,并荣获校、市和省部级多项奖项。因在美国文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获美国海明威研究奖和美国传记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知名外语学者学术研究丛书:杨仁敬学术研究文集》包括四个部分和附录。第一部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专论;第二部分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简论;第三部分美国其他作家泛论;第四部分英国文学散论。附录主要是有关海明威的报道、座谈和访谈录以及对美国一些著名学者、教授和作家的访问记。总之,这个集子主要收集了英美文学方面的论文,特别是研究海明威其人其作、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心得体会。至于翻译学和英语教学法方面的论文,暂不收入。这样的选择也许更能突出重点,彰显论文集的特色,对青年学生和研究生们有所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知名外语学者学术研究丛书:杨仁敬学术研究文集》:
  当时,到巴黎旅游和寄居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分散住在不同的区。留住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人不少。他们成了那里三大咖啡馆的常客。有钱的美国人在那里高谈阔论,趾高气扬。没钱的美国人连房租都交不起。许多人到处游荡,走街串巷,或坐公共汽车从歌剧院到博物馆,逛逛商店,品尝法国火腿鸡蛋和冰激凌,以此消磨时光。有的穿着冒牌西装,戴着黑领带,喝着法国甜开胃酒,一副拉丁区作家气派,却碌碌无为,写不出东西。商人们则想办法赚游客的钱。政客们热衷于开记者招待会,奢谈美国的繁荣和禁酒令。学生们则到法国图书馆寻找自己爱读的书或到街头写生画画。海明威对这些同胞不屑一顾,尤其看不起那些装腔作势和游手好闲的市侩。他一心一意埋头苦干,想早日成为一名作家。
  起先,海明威想闯闯文学的路子,但困难重重。他投稿给几个报刊,往往给退回来。既没有人给他指点,又没人帮他修改。他不懂故事该往哪里发展,也不明白编辑们的口味,所以无法突破市场的约束。收到退稿时,他只能独自在屋里发愣。
  不久,他在芝加哥朋友处认识了成名作家安德森。他太高兴了,多次登门求助。安德森给他传授了写作经验,为他开了书单,建议他多读世界文学名著,推荐他去巴黎。海明威很敬重他,他的建议都一一采纳了。但这时海明威的目标只是想当个常给报刊写稿的通俗作家。
  到了巴黎以后,海明威进一步坚定了当个作家的信念,从下列几个方面加倍努力,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广交朋友,虚心求教。海明威凭着安德森的推荐信,很快就结识了庞德、斯坦因和比茨等人。见面后,他常常主动带妻子登门拜访,请教他们创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他们帮忙出主意,态度比较虚心,诚恳,给他们留下很好的印象。有时海明威对他们的看法不理解或不同意,就笑笑表示默认,不予争辩。有了儿子以后,他请斯坦因当儿子的教母,进一步密切了友好关系。当他出任《大西洋评论》编辑时,他就将斯坦因的新作《美国人的形成》在刊物上分期连载,斯坦因非常高兴,对他赞不绝口。庞德夫妇在西班牙看斗牛,他给海明威一个电话,海明威就赶去陪他们,一面看斗牛,一面写作,写好后又请庞德过目。双方相处得很融洽。有一次,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轿车忘在马赛,请海明威陪他去开回巴黎。第二天一早,菲氏睡过了头,海明威等不到他,便自己一个人去将车子开回巴黎,令菲茨杰拉德高兴不已。海明威成了一个讲信用的可靠朋友,好名声不久就在拉丁区传开了。不管在咖啡馆里或在马路上,他都跟人家亲切地打招呼。所以,他住处附近的人都很喜欢他,爱跟他聊天。
  不仅如此,海明威还广交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朋友,扩大他作品发表的园地。他在巴黎常受《多伦多之星》的派遣,去洛桑、斯兰斯、伊斯坦丁堡、热那亚、米兰等地采访重要的会议或活动,他往往顺便结识一些英、美、法、德等国的记者。他每周都去巴黎参加英美出版俱乐部的例会,认识了许多住巴黎的外国记者。《布鲁克林每日鹰报》的记者盖·希柯克一家后来成了他的好友。他逐渐地打开了发表作品的门路。先锋派杂志《小评论》两主编之一简·希帕主动约他投稿,他就送去刚写好的6篇速写。1923年他在意大利认识了出版商罗伯特·麦克阿尔蒙。正是他的三山出版社帮助海明威出版了他第一部作品《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他的朋友还帮他在德国小杂志上发表诗歌。回想在芝加哥,有谁会上门约他写稿或这么快地出版他的作品?
  二、博览名著,提高目标。海明威牢记安德森的嘱咐,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丰富文学知识,扩大视野。他认识了西尔维娅·比茨以后,经常到她的莎士比亚公司看书和借书。有时他太忙了,就请妻子帮他去借书。起先他经济不太富裕,以借书为主,后来收入多些,就买些经典名著。他以前没机会接触这些名著,现在唾手可借,他太珍惜了。他总是挤时间猛补,先后读过俄国的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小说、法国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的作品。他还重读过莎士比亚、吉卜林、乔伊斯和马克·吐温的名著。加上斯坦因和毕加索想开创20世纪小说和油画新路子给他的启发,海明威终于思想上有了新的提升,他感到以前当个报刊小说的通俗作家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他下决心要写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名家相媲美的严肃小说。
  ……
展开
目录
总序
老冉冉修名不立(代序)
第一部分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专论
论海明威的中国之行
海明威——中美文化交往的热点
海明威评论60年:从冷清到繁荣
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研究
论海明威在巴黎的迅速崛起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形象
论海明威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转向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成分
论海明威与象征主义
论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作家要敢于超越前人
用“画家的眼睛”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评海明威与欧美画家
论海明威的小说悲剧
作家要勇敢地深入斗争第一线
——评海明威《法西斯主义是个骗局》
论海明威与原始主义
论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论海明威与后现代主义
论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论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色和意义
哈佛与我的海明威研究

第二部分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筒论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模式和新话语
略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注历史和政治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E.L.多克托罗
模糊的时空无言的反讽
——评E.L.多克托罗的《皮男人》和《追求者》
美国历史的文学解读
——评E.L.多克托罗的长篇小说《进军》
用语言重构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
——评唐·德里罗的短篇小说
论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
——杨仁敬教授访谈录
伏尔曼和他的小说《欧洲中心》
威廉·伏尔曼: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品钦”
略论《时间》与《达洛威夫人》的互文性
……
第三部分 美国其他作家泛论
第四部分 英国文学散论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