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成功必须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联系起来讨论。更重要的是,《常识》的写作和构思都是根据潘恩的设想,即如何说服普通殖民地民众展开的。我们还应注意到,潘恩的小册子内容直接和北美殖民地的危机联系起来,如果换了不同的时代环境,这本书就不可能出版。
潘恩的名声因为殖民地的胜利而得以延续。他成功地鼓动了北美民众支持独立革命,但并没有停止宣传他的思想。尽管书中探讨北美特定的形势,但他相信他的视野是全球性的,他辩解说美国有能力“重建一个崭新的世界”。实际上,他所助力鼓动的美国独立革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这场独立革命后来也影响了不久以后于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
潘恩的宣传册也引起了学者特别是神学研究专家的兴趣。比如,《常识》抨击了君权神授的观点。在法国,对世袭君主制的抨击直接导致了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同样,政教分离奠定了新的美国政府创立的基础,后来这种思想也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常识》也是美国政治文献的奠基作之一,潘恩慷慨激昂的写作风格确立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基调,也为美国未来的政治作家树立了榜样。在后期宣传册的写作中,潘恩继续使用这种文笔,比如《美国危机》也沿用了这种风格。他“意识到他正在创立一种新的写作风格”,而“18世纪大多数作者相信,为平民百姓写作意味着他们必须为了粗糙和琐碎而放弃润饰和精致”。《常识》的成功表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局限性
潘恩的同时代人,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等,对“历史将把美国独立革命归功于托马斯·潘恩”的说法表示愤慨。他们认为美国独立革命更多地受到了政治活动家约瑟夫·休斯的影响。休斯是美国《独立宣言》的重要签署人。但是,《常识》仍然应该被看成是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是因为该书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变革,还影响了政论文写作风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常识》中的思想四处传播。潘恩的思想被写进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美国作为一个独立自由国家的历史就是建立在这两部文献之上。更重要的是,潘恩的思想经受了独立战争的考验,不仅是因为启蒙运动的思想原则被世人广泛接受,而且是因为潘恩的写作风格非常受人欢迎。
1776年《常识》出版之前,政论文写作主要针对知识分子精英阶层。潘恩的写作风格改变了这个传统。根据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索菲亚·罗森菲尔德的研究,“《常识》作为一种政治武器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很多反对派的效仿者来衡量,他们抓住了这种形式的商业和宣传效能”。也就是说,我们看到潘恩的写作风格是有影响力的,因为很多模仿者把这种写作风格看成是与公众交流的有效工具。潘恩的写作风格变成了“一种为了未来的政治而激烈论战的常见工具”,因为政治家们明白,一种信息所赖以表达的语言和这条信息本身一样重要,甚至语言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