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理和在研究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时提出了“士大夫佛教”,这个概念本质上即由士僧两大群体在思想、文化、行为等方面上的融合而得出,某种意义上说,文士佛教化和僧人文士化,使这两大群体的身份模糊了。在这一背景下,单向地从影响和接受来探讨佛教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无法准确地揭示两者的关系。东晋以来,士僧两个群体往往既是思想的主体又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因此理清士人与僧人的交往,包括两者之间的思想、学术、文学等方面的双向的、多元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比较准确地把握佛教与文学艺术的内在关系,这是本书基本的研究思路。东晋以来佛教形成了诸多派别,而不同派别的佛教与士人及文学艺术的关系是不同的,因此构成士僧交往这个总体问题,是一系列具体的个案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