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
0.00     定价 ¥ 99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688033
  • 作      者:
    杨宗宗,迟建才,马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新疆北部(天山以北)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1602种(含29亚种,28变种),隶属于104科、569属。其中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有82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物种总数的51.5%;中国特有种80种(含12变种),其中新疆特有种64种(含9变种);新疆新记录10种,其中5种为我国新记录;编著者近期发表、联合发表的新种4种。每种植物均提供学名、原始文献、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和凭证标本,部分物种附有别名、异名、模式产地,部分类群给出检索表。《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展示植物彩色照片5299幅,部分物种为首次拍摄。《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对于《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收录的物种,书后附有克朗奎斯特系统、APG Ⅳ系统、恩格勒系统科属对比表,以及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

展开
精彩书摘

LYCOPHYTES AND FERNS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石杉属 Huperzia Bernh.
  小型或中型草本,土生。茎直立或斜生,二叉分枝,茎和小枝上部常具芽苞。叶小型,仅具中脉,一型,螺旋状排列,全缘或具锯齿;孢子叶比不育叶稍小。孢子囊肾形,生于全枝或枝上部叶腋,2 瓣开裂。孢子球状四面体,极面观钝三角形,三边内凹,赤道面观扇形。新疆1 种;本书收录1 种。
  小杉兰石杉xiao shan lan shi shan
  Huperzia selago (L.) Bernh. ex Schrank et Mart., Hort.Reg. Monac. 3. 1829.
  别名:小杉兰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1-4 回二叉分枝, 枝上部常有芽胞。叶螺旋状排列,披针形,基部截形,下延,无柄,先端急尖,全缘,两面光滑,具光泽;孢子叶与不育叶同形。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不外露或两端露出,肾形,黄色。
  生境:山地林缘,海拔2700-3000 m。
  分布:沙湾、乌苏、新源、乌鲁木齐、昌吉等地;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浙江、四川、云南、西藏、台湾;太平洋岛屿、亚洲、欧洲、美洲。
  凭证标本:迟建才1758 (BNU)。
  石松属Lycopodium L.
  小型或中型常绿草本,土生。主茎匍匐于地面或攀缘,侧枝2 至多回分枝。叶小型,交互对生、轮生或螺旋状排列,钻形或披针形,全缘,稀具锯齿;孢子叶与不育叶异形,孢子叶阔卵形或阔披针形。孢子囊穗圆柱状,单生于顶枝,具柄或无柄;孢子囊圆球状肾形,顶端开裂。孢子钝三角形、四面体球形至圆形,孢子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或网状纹饰。新疆4 种;本书收录1 种。
  多穗石松duo sui shi song
  Lycopodium annotinum L., Sp. Pl. 2: 1103. 1753.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侧枝斜立,1-3 回二叉分枝。叶螺旋状排列,披针形,基部楔形,下延,无柄,边缘有锯齿,革质;孢子叶宽卵状,先端尖。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直立,圆柱形,无柄;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孢子圆肾形,黄色。
  生境:针叶林缘,海拔1500-1800 m。
  分布:布尔津、哈巴河;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台湾;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印度、俄罗斯;欧洲、北美洲。
  凭证标本:杨宗宗、马明3505 (BNU)。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卷柏属 Selaginella P. Beauv.
  草本,土生或石生。植株直立、斜生或匍匐;多分枝,大多为二叉合轴分枝,主枝圆柱形或四棱柱状,下部生圆柱状根托,末端伸出根系。单叶,一型或二型,螺旋状排列或排成4 列;孢子叶穗状,分大、小孢子叶。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四棱形或扁圆形;大孢子囊圆球形,内有大孢子1-4;小孢子囊肾形或倒卵形,内有小孢子多数。孢子表面纹饰多样。新疆1 种;本书收录1 种。
  红枝卷柏 hong zhi juan bai
  Selaginella sanguinolenta (L.) Spring, Bull. Acad. Roy.Sci. Bruxelles. 10: 135. 1843.
  特征:具横走根状茎。茎红褐色或褐色,侧枝3-4 回羽状分枝。叶覆瓦状排列,质厚,背部呈龙骨状,边缘有睫毛,基部下延抱茎;孢子叶穗四棱柱形,孢子叶与不育叶近似,不具白边,大、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下侧间断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或橘红色。
  生境:岩石上,海拔1000-1500 m。
  分布:新源、昭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蒙古国、尼泊尔、阿富汗、俄罗斯;喜马拉雅地区。
  凭证标本:迟建才2877 (BNU)。
  木贼科 Equisetaceae
  木贼属 Equisetum L.
  常绿或夏绿草本,土生或沼泽生。根状茎横走,有节,中空,分枝轮生于节上,节间有纵棱,棱上有硅质的疣状突起。叶二型;不育叶退化为细小的鳞片状,轮生于节上,鞘先端形成膜质鞘齿;孢子叶为六角盾状体,密集轮生,排成孢子叶球,生于能育茎顶端。孢子囊穗长圆形,轮生于孢子叶近轴面,成熟时纵裂。孢子圆球形,无裂缝,具4 条“十”字形弹丝,周壁薄而透明,表面具颗粒状纹饰。新疆9 种,本书收录3 种。
  犬问荆 quan wen jing
  Equisetum palustre L., Sp. Pl. 2: 1061. 1753.
  特征:根茎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光滑或具黄棕色长毛。枝一型;节间绿色,下部1-2 节间黑棕色,无光泽,基部常丛生状;主枝有4-7 脊,脊背部弧形,光滑或有小横纹,鞘齿4-7,黑棕色,披针形,边缘膜质;侧枝较粗,圆柱状或扁平,鞘齿4-6,披针形,薄革质,灰绿色,宿存。孢子囊穗椭圆形或圆柱状,顶端钝,成熟时柄长0.8-1.2 cm。
  生境:沼泽、水边,海拔1000-1400 m。
  分布:布尔津、伊宁、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日本、韩国、蒙古国、巴基斯坦、俄罗斯;亚洲、欧洲、北美洲。
  凭证标本:迟建才2959 (BNU)。
  问荆 wen jing
  Equisetum arvense L., Sp. Pl. 2: 1061. 1753.
  特征: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无毛。枝二型;能育枝春季萌发,无轮茎分枝,脊不明显,有密纵沟,鞘筒栗棕色或淡黄色,鞘齿9-12,孢子散后能育枝枯萎;不育枝后萌发,主枝轮生,分枝多,脊背部弧形,无棱,有横纹,无小瘤,鞘筒绿色,鞘齿5-6,侧枝纤细,扁平状,脊背部有横纹,鞘齿3-5,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宿存。孢子囊穗圆柱形,成熟时柄长3-6 cm。
  生境:水边、山地河谷、林缘、林间等处。
  分布:富蕴、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塔城、霍城、伊宁、察布查尔、巴里坤、奇台、阜康、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等地;中国大部分省区;日本、韩国、蒙古国、不丹、尼泊尔、印度、俄罗斯;亚洲、欧洲、北美洲。
  凭证标本:杨宗宗0498 (PE)。
  木贼 mu zei
  Equisetum hyemale L., Sp. Pl. 2: 1062. 1753.
  特征:根茎横走或直立,黑棕色,节和根有黄棕色长毛。枝一型;节间绿色;不分枝或基部有少数直立侧枝,地上枝有脊16-22,脊背部弧形或近方形,有2 行小瘤,鞘筒黑棕色或顶部及基部各有1 圈或顶部有1 圈黑棕色,鞘齿16-22,披针形,先端淡棕色,膜质,芒状,早落,下部黑棕色,薄革质,基部背面有4 纵棱,宿存或同鞘筒早落。孢子囊穗卵状,顶端有小尖凸,无柄。
  生境:林缘、河谷,海拔1400-1600 m。
  分布:青河、富蕴、布尔津、哈巴河、和布克赛尔、塔城、特克斯、霍城、昭苏、哈密、奇台等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亚洲中部和西南部、欧洲。
  凭证标本:迟建才1763 (BNU)。
  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
  小型夏绿草本,土生。根状茎短,直立,具肉质粗根。叶二型,均出自总柄,基部有鞘状托叶;不育叶三角形、五角形或披针形,稀1 回羽状;叶脉分离;孢子叶出自总柄基部、茎中部或不育叶的中轴,有柄。孢子囊穗聚生成圆锥状;孢子囊无柄,圆球形,沿小穗两侧成2 行排列,不陷入囊托内,横裂。孢子四面体,3 裂缝,外壁具小疣状纹饰。新疆1 种;本书收录1 种。
  扇羽阴地蕨 shan yu yin di jue
  Botrychium lunaria (L.) Sw., J. Bot. (Schrader) 1800(2):110. 1801.
  特征:根状茎具簇生肉质根。总叶柄长4-12 cm,多汁草质,无毛,基部具托叶状总苞片,宿存;不育叶片宽披针形,圆头或圆钝头,1 回羽状,羽片4-6 对,对生或近对生,下部几对扇形、肾圆形或半圆形,基部楔形,无柄,向顶部的羽片较小,合生;叶脉扇状分离,不明显;孢子叶自不育叶片的基部抽出。孢子囊穗2 至3 回分叉,窄圆锥状,直立,无毛。
  生境:林下、高山草甸,海拔1800-3800 m。
  分布:哈巴河、乌苏、霍城、乌鲁木齐、博乐等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台湾等;太平洋岛屿、亚洲、欧洲、北美洲。
  凭证标本:迟建才、马明2300 (PE)。
  瓶尔小草属 Ophioglossum L.
  小型夏绿草本,土生,稀附生。根状茎短,直立,肉质。叶二型;孢子叶与不育叶出自同一总柄;不育叶为单叶,不分裂;叶脉网状,中脉不明显;孢子叶出自不育叶柄的基部,具长柄。孢子囊穗顶生,顶端具不育的小凸尖。孢子近球形,3 裂缝,外壁具网状纹饰。新疆1 种;本书收录1 种。
  瓶尔小草 ping er xiao cao
  Ophioglossum vulgatum L., Sp. Pl. 2: 1062. 1753.
  特征:根茎短,直立,具肉质粗根,横走,生出新植株。叶通常单生,总叶柄深埋土中;不育叶为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急剧变狭并稍下延,无柄,稍肉质至草质,全缘,网状脉明显;孢子叶自不育叶基部生出。孢子囊穗高出不育叶。
  生境:林缘草地,海拔1200 m。
  分布:巩留;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
  凭证标本:迟建才2949 (BNU)。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粉背蕨属 Aleuritopteris Fée
  中小型常绿草本,土生或石生。根状茎密被鳞片。
  叶簇生;叶柄和叶轴黑色、栗色或红棕色,有光泽,具鳞片或无;叶羽状分裂或1-3 回羽状分裂,背面常被白色、乳黄色或黄色腊质粉状物;叶脉分离,羽状。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叶脉顶端;孢子囊彼此分离,成熟后汇合;假囊群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或撕裂成睫毛状。孢子球状或球状四面体或四面体,3 裂缝,周壁纹饰多样。新疆1 种;本书收录1 种。
  银粉背蕨 yin fen bei jue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S. G. Gmel.) Fée, Mém. Foug.5: 154. 1852.
  特征:根状茎先端被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红棕色、有光泽,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五角形,羽片3-5对,基部3 回羽裂,中部2 回羽裂,上部1 回羽裂,基部1 对羽片直角三角形,小羽片3-4 对,基部以窄翅相连,下部第二对羽片不整齐1 回羽裂,基部下延成楔形,有不整齐裂片3-4 对;叶上面褐色、光滑,叶脉不明显,下面被乳白或淡黄色粉末。孢子囊群较多;囊群盖连续,窄,膜质,黄绿色,全缘。
  生境:干旱山坡石缝,海拔1400-3900 m。
  分布: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石河子等地;中国广布;日本、韩国、蒙古国、不丹、尼泊尔、俄罗斯。
  凭证标本:杨宗宗2

展开
目录
目录/Contents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LYCOPHYTES AND FERNS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2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3
木贼科 Equisetaceae 3
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5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6
冷蕨科 Cystopteridaceae 8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10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14
岩蕨科 Woodsiaceae 15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6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8
裸子植物
GYMNOSPERMAE
麻黄科 Ephedraceae 22
松科 Pinaceae 25
柏科 Cupressaceae 28
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睡莲科 Nymphaeaceae 32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3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86
罂粟科 Papaveraceae 89
紫堇科 Fumariaceae 94
大麻科 Cannabaceae 100
荨麻科 Urticaceae 102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03
桦木科 Betulaceae 104
藜科 Chenopodiaceae 106
苋科 Amaranthaceae 148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149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149
蓼科 Polygonaceae 180
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206
芍药科 Paeoniaceae 212
藤黄科 Clusiaceae 214
锦葵科 Malvaceae 215
半日花科 Cistaceae 218
堇菜科 Violaceae 218
柽柳科 Tamaricaceae 225
瓣鳞花科 Frankeniaceae 233
杨柳科 Salicaceae 233
山柑科 Capparaceae 239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239
杜鹃花科 Ericaceae 299
鹿蹄草科 Pyrolaceae 302
水晶兰科 Monotropaceae 303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303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 313
景天科 Crassulaceae 316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323
蔷薇科 Rosaceae 329
豆科 Fabaceae 361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436
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437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437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438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441
檀香科 Santalaceae 445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446
卫矛科 Celastraceae 446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447
鼠李科 Rhamnaceae 459
亚麻科 Linaceae 460
远志科 Polygalaceae 463
槭树科Aceraceae 464
芸香科 Rutaceae 464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466
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472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479
伞形科 Apiaceae 480
龙胆科 Gentianaceae 532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546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548
茄科 Solanaceae 548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553
菟丝子科 Cuscutaceae 557
花荵科 Polemoniaceae 559
紫草科 Boraginaceae 560
唇形科 Lamiaceae 583
杉叶藻科 Hippuridaceae 621
水马齿科 Callitrichaceae 621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622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626
列当科 Orobanchaceae 656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660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661
茜草科 Rubiaceae 664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670
五福花科 Adoxaceae 676
败酱科 Valerianaceae 676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679
菊科 Asteraceae 681
花蔺科 Butomaceae 777
泽泻科 Alismataceae 778
水麦冬科 Juncaginaceae 779
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780
角果藻科 Zannichelliaceae 782
茨藻科 Najadaceae 782
天南星科 Araceae 783
浮萍科 Lemnaceae 784
灯芯草科 Juncaceae 784
莎草科 Cyperaceae 787
禾本科 Poaceae 800
黑三棱科 Sparganiaceae 838
香蒲科 Typhaceae 839
百合科 Liliaceae 841
鸢尾科 Iridaceae 877
兰科 Orchidaceae 884
参考文献 894
附录 克朗奎斯特系统、APG Ⅳ系统、恩格勒系统科属对比表(仅对比本书收录物种) 898
中文名索引 911
拉丁名索引 929
后记 9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