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李迪文学作品评论集
0.00     定价 ¥ 42.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1461424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20年6月29日,以报告文学见长的著名作家李迪因病逝世。李迪报告文学创作的井喷期是近十年,但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当兵开始,他的创作就一直与广大的人民紧密相连。从早期的推理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到后来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宣传队》《黑案》《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等作品,李迪对我国文学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2019底,李迪深入湘西十八洞村,书写扶贫攻坚故事,回京后他突发重病,在病榻上完成了《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李迪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把滚烫的心放进与人民同心的作品中。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回顾和总结李迪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独特贡献,以及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历程,群众出版社特别编辑出版这部《李迪文学作品评论集》。
  《李迪文学作品评论集》收录了有关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等六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和部分作家、评论家在这些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其他散见于书报刊或刚刚创作完成的相关评论文章,共60余篇,全面梳理、展示了李迪文学作品评论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李迪是中国作协2010年选出的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2009年11月,李迪参加了中国作协、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组织的“中国作家走进公安监管场所”活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作家、艺术家走进公安监管场所。全国公安监管战线先进单位丹东看守所是此次活动的第二站。
  一到丹东看守所,李迪就被这个文学作品中很少涉猎的特殊场所蕴涵的令人震撼的人性光辉,和其中深藏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深深吸引,更被看守所干警们长年累月以透支生命的苦累和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灵冲击、为构建和谐社会默默无闻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决心以报告文学方式真实记录下所见所想。此后两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李迪先后七赴丹东体验生活,与看守所民警同吃同住同值班七个多月,两个春节和一个“五一”都在看守所跟在押人员共同度过。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之后,李迪最终完成近30万字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作品受到出版界高度关注,很多报刊都破例拿出大量版面刊登其中章节,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近日,作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体验生活过程中,为了真正深入进去、体验干警们与在押人员的真实生活,也为了不给看守所添麻烦,他主动要求住在在押人员隔壁。于是,李迪住的小屋旁边就是监房,每天与留所服刑的在押人员共用脸池、便所。为搜集素材,李迪抓紧一切机会跟警察们交谈:在饭桌,在饭后小遛,在号筒值班室,在夜班睡觉的小屋,在跟在押人员谈心的办公室,在138米长的巡视道上,在住院犯人的病房,在押着在押人员外出的警车中……甚至干警们在水房洗衣服时李迪也不放过机会,他们聊什么他也“瞎掺和”。看守所条件很差,一开始民警们都认为李迪肯定坚持不了几天,没想到他却在这里待了两个冬夏。慢慢地,看守所干警们从心里接纳了他,称呼从李作家、李老师变成老李、李老汉,每天不用他要求,就会有警察主动说:“老李,我今晚值班,你来吧,咱俩敞开聊。”
  住在看守所,不但拉近了与警察的距离,跟在押人员谈话也方便。每天早上8点,干警们一上班便能看见李迪站在门口,催着他们给他提在押人员谈话。李迪或叫在押人员出来在办公室单聊,或走进监号席地而坐,或放风时和他们一起晒太阳。白天谈,晚上也谈。在押人员看李迪春节、“五一”都跟他们一起过,谁也不把他当外人,每个在押人员都有说不完的悔、诉不尽的悲、割不断的情、流不干的泪。李迪倾听,也落泪,这其中有多少警世故事啊!有时候谈话到了深夜,李迪一个人缩着脖子回小屋,路过带电网的高墙,居高临下的哨兵会突然拿探照灯照他。守卫看守所的武警跟警察是两个部门,他们不认识李迪。李迪急忙喊,别开枪,我是好人!时间长了,武警们也认识了这个常常勾腰走夜路的老头儿。夜里他们还是打探照灯,但不是照李迪,而是给他照亮前方的路。
  丹东的初春寒气逼人,没有暖气,李迪半夜常常冻醒,是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伴随他度过半僵状态。跟警察们朝夕相处、跟在押人员真诚交心,在丹东看守所的生活常常让李迪悲喜交加不能自已。在李迪看来,这“管”与“被管”的两路人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他看到他们笑在一起,哭在一起,也看到了在押人员当中最终有人要为所犯的罪行被押赴刑场。这一切,让李迪深深感到,他所要写的人,不论是警察还是在押人员,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人性,关键在于自己怎样认识怎样写。真真切切发生在他眼前的一切,有血有肉,有头有尾。这就是生活。在采访和创作过程中,李迪还为其定点的公安监管系统做了大量的专业服务和文学培训方面的工作,受到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和干警的欢迎与表扬。
  2011年9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全国公安文联、群众出版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丹东市公安局承办的“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研讨会”在丹东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高洪波,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副巡视员刘秀琴,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李国强,及评论家王必胜、阎晶明、孙德全、萧立军、孔庆东、彭程、李建军、李朝全、李培禹、陈新、丁国强等30多人与会。
  座谈会上,高洪波转达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对李迪在定点深入生活中取得成果的祝贺,以及对公安战线干警们大力支持作家深入生活创作的感谢,并对李迪坚持深入生活勤奋耕耘的创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洪波说,中央领导提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李迪早在两年前就深入基层精心写作拿出精品,这种遵循创作规律、真诚热情的创作态度值得提倡与表彰。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孙德全在会上全面总结了中国作协近两年来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情况,指出李迪是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一个突出典型,他的长篇报告文学《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充分体现了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创作成果。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中宣部刘云山部长“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的批示精神,佐证了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制度是非常有效的,也为今后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
展开
目录
《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评论
彰显文学使命的独特文学样本——读《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有感
我们要有作家责任的担当
在大墙内播撒人性温暖——读《丹东看守所的故事》
人性之美、人生之苦、人间之爱
灵魂手术的生动报告——李迪《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简评
李迪访谈:生活是写作的宝藏
在深入基层中写出好作品
近年来中国公安纪实文学作品的一个标杆——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

《花自飘零》(又名《我的眼泪为谁飞》)评论
眼泪为谁而飞——谈《花自飘零》的感染力
《花自飘零》:与往事干杯
《花自飘零》:留下时代的印记
荡气回肠的命运咏叹——读李迪长篇小说《花自飘零》
小题材、小人物也可以写出好作品

《警官王快乐》评论
一本书的“三个至上”
碎片化阅读中的正能量
找到井,有水喝
读《警官王快乐》:生活是一口深井
在生活中发现善良和快乐
平凡之处见神奇——读李迪小说《警官王快乐》
片警“王快乐”
……
《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评论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评论
《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评论
其他评论
附录一 “李迪的文学道路研讨会”发言摘要
附录二 李迪作品研讨会有关报道
附录三 李迪主要文学作品发表、出版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