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秦汉时期的文人
0.00     定价 ¥ 79.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763263
  • 作      者:
    方铭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以秦汉文人的文人价值为视角的论述方式,详细论述了秦汉社会的变迁以及生活在秦、楚汉战争、西汉、新朝、王莽时代文人群体对秦汉社会的影响,特别强调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对这个阶段文人群体价值观的积极影响,肯定了秦汉时期文人群体为维护社会道义所做出的贡献。特别强调秦汉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所培养的底线意识和高尚气节。该书在论述过程中,对涉及的秦汉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考释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方铭,男,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94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会长, 法人代表,《中国楚辞学》主编。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以秦汉文人的文人价值为视角的论述方式,详细论述了秦汉社会的变迁以及生活在秦、楚汉战争、西汉、新朝、王莽时代文人群体对秦汉社会的影响,特别强调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对这个阶段文人群体价值观的积极影响,肯定了秦汉时期文人群体为维护社会道义所做出的贡献。特别强调秦汉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所培养的底线意识和高尚气节。该书在论述过程中,对涉及的秦汉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考释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秦的建立与覆亡……………………………001

第一节 秦的建国………………………… 003

第二节 商鞅与战国革新……………… 007

第三节 统一与覆亡……………………… 012

第四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016


第二章 秦博士与李斯……………………… 023

第一节 博士制度溯源……………………… 025

第二节 博士与秦始皇的对立……………………… 030

第三节 焚书坑儒……………………… 036

第四节 李斯……………………… 041

第五节 官吏的教育……………………… 046


第三章 楚汉战争中的文人……………………… 051

第一节 积怨而发愤……………………… 053

第二节 帝者师范增……………………… 056

第三节 帝者师张良……………………… 057

第四节 帝者友陈平……………………… 062

第五节 郦食其与蒯通……………………… 063

第六节 张耳与陈余……………………… 066


第四章 汉初文人……………………… 069

第一节 汉朝的建立……………………… 071

第二节 娄敬与和亲……………………… 074

第三节 叔孙通与汉朝仪……………………… 075

第四节 陆贾与《新语》………………………078


目录

第五章 黄老与杂家……………………… 081

第一节 黄老思想与黄老之治……………………… 083

第二节 藩国分治与大一统……………………… 085

第三节 贾谊与晁错……………………… 092

第四节 刘安及《淮南子》……………………… 097


第六章 儒学复兴……………………… 105

第一节 西汉盛世的来临……………………… 107

第二节 西汉儒学的传播……………………… 109

第三节 董仲舒与天人感应……………………… 113

第四节 五经的传承……………………… 119


第七章 儒生官僚的操守……………………… 125

第一节 圣人的理想政治……………………… 127

第二节 儒生出仕……………………… 131

第三节 西汉儒生大官的操守……………………… 136

第四节 公孙弘与兒宽……………………… 146


第八章 辞赋家的使命……………………… 151

第一节 赋文体的历史使命……………………… 153

第二节 主文而谲谏……………………… 157

第三节 东方朔第四节 司马相如……………………… 163


第九章 司马迁与《史记》……………………… 174

第一节 圣贤发愤……………………… 189

第二节 成一家之言……………………… 191

第三节 神秘与理性……………………… 192

第四节 文人侠客……………………… 196

第五节 儒家本位立场……………………… 199


第十章 扬雄与刘向父子……………………… 203

第一节 扬雄的身世经历……………………… 209

二节 《剧秦美新》与圣人革命……………………… 211

第三节 尊孔与不遇立场……………………… 222

第四节 扬雄的辞赋家责任……………………… 233

第五节 刘向与刘歆……………………… 239


第十一章 鼎革与谶纬……………………… 243

第一节 新朝的兴亡……………………… 253

第二节 东汉皇帝的更迭……………………… 255

第三节 东汉的改革……………………… 258

第四节 谶纬与谶纬批判……………………… 261

第十二章 东汉文人官僚……………………… 262

第一节 儒生皇帝……………………… 273

第二节 母后临朝与宦官执政……………………… 275

第三节 儒学与东汉文人官僚……………………… 281


第十三章 东汉文人的气节……………………… 286

第一节 东汉的经学家……………………… 299

第二节 高尚其志……………………… 301

第三节 东汉辞赋家……………………… 307


第十四章 王符与东汉末世文人……………………… 312

第一节 党锢之祸与东汉末的社会危机……………………… 327

第二节 三不朽与《潜夫论》的写作目的……………………… 329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335

参考文献……………………… 344

后记……………………… 3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