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史事与人物
0.00     定价 ¥ 28.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70528790
  • 作      者:
    吴晗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吴晗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撷取历史细节,分析历史人物,论述兴衰得失,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照。

吴晗是位明史专家,也是位杂文大师,当代人对其记忆最深的就是他的杂文。他以史家的手笔写杂文,别具一格。这不奇怪,和邓拓、廖沫沙合作撰写“三家村札记”,而后同陷一张巨网的吴晗,其杂文在当代史上意外砸下的印记是如此之深,肯定是研究杂文史乃至文学文化史的人都绕不过去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代表作品有《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是吴晗先生的杂文集之一。收录了十八篇精彩的杂文。这些文章有的是论述历史上的人物,有的是记述自己的好友,有的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吴晗先生的文章短小精悍,文辞犀利,非常值得一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上世纪30年代,吴晗在接受胡适治学道路影响的同时,也接受了陈寅恪、蒋廷黻、张荫麟等人治学方法的影响。同时,由于他博览群书,喜欢读报,也受到刚刚在史学界流传的历史唯物主义影响。这些影响使吴晗在抗日战争中逐步改变自己的历史观;并在40年代以后,以历史研究作武器,激烈抨击国民党独裁政府,他的历史杂文在昆明民主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苏双碧

 

在四十年代初期,他就执笔奋起,从书斋走向社会,为争取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奔走呐喊,以历史杂文为武器,向当时的反动派“投枪”,无畏地揭露法西斯统治。

——陶大镛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贤达”这一名词是颇为有趣的,仔细想想,会使人好笑。因为,第一,似乎只有在社会上才有贤达,那末,在政府里的诸公算是什么呢?第二,社会“贤达”如王云五先生之流者居然做了官了,人不在社会而在政府,上面两字安不上,下面贤达两字是不是也跟着勾销呢?如虽入政府而仍为贤达,何以并没有创立“政府贤达”这一名词呢?第三,社会这一词的定义,到底算是和政府的对称呢?还是民间和政府的桥梁呢?如是前者,有几位“贤达”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和政府本是一家,强冠以社会之谥,未免牛头不对马嘴。如是后者,干脆叫半官或次官好了,用不着扭捏作态,害得有几位在若干场合“犹抱琵琶半遮面”,好不难为情也。

不管怎样,这一名词是已经成为历史的了。有历史癖的我,很想作一番历史上“社会贤达”的考据,替许多未来的新贵找一历史的渊源。

想了又想,历史上实在没有“社会贤达”这东西。勉强附会,以贤达而得官,或虽为贤达而毕生志业仍在做官,甚至闹到喜极而泣,“庙堂初入泪交流”的境界,或则“头在外面”,时蒙召宴垂询之荣,生前可以登报,死后可以刻入墓志铭者,比之于古,其惟“隐士”“山人”之流乎?



展开
目录

回纥助唐记…………………………001

论奴才——石敬瑭父子……………006

“社会贤达”考……………………011

奴隶翻身的史例……………………015

关于魏忠贤…………………………018

历史上的国民身份证………………025

哭一多………………………………035

闻一多的“手工业”………………039

陶行知先生在上海的回忆…………044

记张荫麟……………………………049

毛鸿上校……………………………057

读《二千年间》……………………063

《明太祖》和《从僧钵到皇权》…0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